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的練習階段

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的練習階段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9 21:19:46

皮亞傑認為智力的本質是适應,“智慧就是适應”,“是一種高級形式的适應”,他們用四個基本概念闡述适應理論和建構學說,即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

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的練習階段(皮亞傑兒童認知的發展)1

圖式

圖式是皮亞傑心理發展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他認為,圖式是動作的結構或組織。這種結構或組織具有概括性的特點,它可以從一種情境遷移到另一種情境中去。換言之,圖式就是在同一活動中各種重複和運用中保持共性的那個東西。皮亞傑在談到兒童心理或智力結構發展時,把圖式作為一個核心概念提出來。個體所以能對刺激做出這樣或那樣的反應,則由于個體具有能同化這種刺激的某種圖式,因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圖式最初來自先天的條件反射,一經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就在适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逐漸豐富起來。

例如,初生的嬰兒無論碰到什麼物體,嬰兒都産生吸吮反射。此時,嬰兒具有“吸吮的圖式”。以後在适應環境的過程中,圖式不斷地變化并複雜化。嬰兒在吃奶時看到母親的形象、聽到母親的聲音、還接觸到母親的懷抱的姿勢等等,因而由最初遺傳來的反射圖式發展為多種圖式的協調活動,兒童的心理水平也随之提高。随着年齡和經驗的增長,圖式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

随着兒童的成長,圖式的種類逐漸增加,内容也日趨豐富多彩,開始從簡單的圖式到複雜的圖式,從外部的行為圖式到内部的思維圖式,從無邏輯的圖式到邏輯的圖式。到成年時,就形成了比較複雜的圖式系統,這個圖式系統就構成了人們的認識結構。

同化

同化本是生物學的一個術語。在生物學中,同化指的是有機體在攝取食物之後,經過消化和吸收把食物變成自身的一部分的過程。皮亞傑将這一概念運用于心理學之中,指主體将外界刺激有效地融合于已有的圖式之中。也就是說,同一個夢想是個體以其已有的圖式或認識結構為基礎去時吸收新經驗的過程。個體的同化過程是受他已有的圖式所限制,個人所擁有的圖式越多,他所能同化的事物範圍也就越廣泛;個人所擁有的圖式越少,他所能同化的範圍也就越狹窄。

随着認識的發展,同化有三種形式。一是再生性同化,指的是基于兒童對出現的一種刺激作相同的重複反應。例如,每一次物體出現時,兒童便出現抓握反應,這有助于兒童同化物體的不同特征和屬性。二是再認性同化,指的是基于兒童辨别物體之間的差異并以此做出不同反應的能力。

它是在再生性同化基礎上出現的,并有助于向更複雜的同化形式發展。三是概括性同化(或類化性同化),指的是基于兒童知覺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并把它們歸于不同類别的能力。

同化是個體認識成長的機制之一。同化的直接結果是促進圖式範圍的擴大。但是同化本身并不能促使圖式種類的發展,它隻能引起圖式的量的變化,而不能導緻質的變化。因此,為了更好地适應環境,人類又發展了認識成長的第二種機制——順應。同化與順應的相互配合,都能為生存創造一個更為理想的環境。

順應

順應是指同化性的圖式或結構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響而發生的改變。也就是說,順應是改變原有的圖式或建立一個新的圖式以容納一個新鮮刺激的過程。用皮亞傑的話說,“内部圖式的改變以适應現實,叫做順應”。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原有的圖式加以改造,使其可以接納新的事物;二是創造一個新的圖式,以接受新的事物于圖式中。順應過程使圖式産生質的變化,導緻人的認知結構的成長和發展。

一切認識都離不開圖式(認識結構)的同化與順應作用,它們都既是認識結構的順應于外物,同時又是外物同化于認識結構的這兩個對立統一過程的産物。每個人的認識過程都涉及到同化和順應兩個方面。對于那些與個體原有的圖式一緻的刺激,個體就同化其于原有的圖式之中;而對于那些與個體原有的圖式不相一緻的或不能用原有的圖式去處理的刺激或事物,個體就改變原有的圖式,創造一個可以包容新的刺激的新圖式。

由此可見,隻有同化而沒有順應,那麼就談不上發展。盡管同化作用在保證圖式的連續性和把新的元素融合到那些圖式中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同化如果沒有順應的存在,它本身也不能單獨存在。它們是矛盾着的雙方。換言之,不存在純粹的同化。當然,如果沒有與順應現時存在的同化,也就沒有順應可言。

皮亞傑用同化和順應這兩個概念來說明主體的認識結構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主體在與環境的不斷同化與順應的過程中,擴大了主體的認識結構,适應了變化着的客觀世界。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平衡,就是認識上的适應,也是人的智慧行為的實質所在。“智慧行為是依賴于同化和順應兩種智慧機能從最初不穩定的平衡過渡到逐漸穩定的平衡。”

平衡

平衡首先是同化和順應兩種活動的平衡。人們的認識發展從出生到成年的每一發展階段都遵循這一過程。人們的認識的發展需要在這兩種活動中間有一種和諧一緻的關系。因為若這兩種活動中的一個居于支配地位,而另一個受到壓抑,都會阻礙智力的正常發展。同化與順應處于平衡狀态有三種水平。第一種水平的平衡狀态指主體與外界客體之間的關系——客體同化于主體的圖式必須與圖式對客體的順應處于平衡狀态。

第二種水平的平衡狀态是比較簡單的主體圖式之間的互反的同化與順應,如“看”與“抓握”這兩種圖式之間的互反的同化和順應。

第三種水平的平衡狀态是如下平衡化過程所實現的:它由分化與随之而來的融合所組成。順應導緻一個圖式或系統分化為亞系統,然後,這些亞系統又被同化到一個新的整體系統中去,這個系統在性質上不同于前面的亞系統。

皮亞傑認為,平衡也是認知發展的動力因素。同化成功,個體的認識就處于平衡狀态。同化失敗,個體就會出現不平衡。不平衡可以推動個體應用調節機制,以達到新的平衡。通過這樣一種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過程,個體的認知活動不斷向前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