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未知死焉知生的深刻含義

未知死焉知生的深刻含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4:36

未知死焉知生的深刻含義?《論語》《先進》篇第十二章:“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說的是子路向孔子問“鬼神”和“死”,沒想到孔子并沒有給予回答,而是用反問的方式說:“沒能侍奉好人,怎麼能侍奉好鬼神?”“不知道生,怎麼知道死?”從表面看,好像是孔子不考慮“鬼神”和“死亡”;從本質上,是因為子路是一個不善于、也不适合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所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孔子就這樣避而不答,希望他先将“事人”和“生”這類眼前的事情做好再說實際上,孔子對這兩個問題都是有思考、有觀點的如,對“鬼神”,孔子的主要觀點是:“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雍也》)“祭神如神在”(《八佾》)總體看,孔子對待鬼神的态度是比較務實的:不推崇,也不排斥;因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以神道設教”(《易經•觀卦》)對“死亡”,孔子同樣有自己的思考,隻是認為不适合對子路這樣的弟子講解罷了如果是其他比較合适的弟子,例如子貢,他是會講解的,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未知死焉知生的深刻含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未知死焉知生的深刻含義(如何理解未知生)1

未知死焉知生的深刻含義

《論語》《先進》篇第十二章:“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說的是子路向孔子問“鬼神”和“死”,沒想到孔子并沒有給予回答,而是用反問的方式說:“沒能侍奉好人,怎麼能侍奉好鬼神?”“不知道生,怎麼知道死?”從表面看,好像是孔子不考慮“鬼神”和“死亡”;從本質上,是因為子路是一個不善于、也不适合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所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孔子就這樣避而不答,希望他先将“事人”和“生”這類眼前的事情做好再說。實際上,孔子對這兩個問題都是有思考、有觀點的。如,對“鬼神”,孔子的主要觀點是:“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雍也》)“祭神如神在。”(《八佾》)總體看,孔子對待鬼神的态度是比較務實的:不推崇,也不排斥;因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以神道設教”(《易經•觀卦》)。對“死亡”,孔子同樣有自己的思考,隻是認為不适合對子路這樣的弟子講解罷了。如果是其他比較合适的弟子,例如子貢,他是會講解的。

事實确實如此。漢朝劉向的《說苑·辯物》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子貢問孔子:‘死人有知無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無知,恐不孝子孫棄不葬也。賜,欲知死人有知無知,死徐自知之,猶未晚也!’”由于子貢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弟子,而且他問問題的方式也比較聰明,不像子路那樣簡單直接,而是問:“人死了以後是有知覺還是沒有知覺呢?”于是孔子回答說:“(子貢,我是很為難的啊。)如果我說人死了有知覺的話,恐怕那些孝子賢孫就會将很多東西陪葬而影響他們的生活啊;如果我說人死了沒有知覺的話,就會有那些不孝的子孫會抛棄不葬的啊。子貢,你要知道人死了以後有知覺還是沒有知覺,等你死了以後慢慢就會知道了,那時也不晚啊!”由此可見,孔子是一個多麼睿智、又多麼幽默的人啊!和我們通常認為的、一個經常闆着面孔教訓弟子的嚴肅老師的形象,相去何其遠也!

和“未知生,焉知死”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應該是:“未知死,焉知生”。雖然在中國曆史上,還沒有人明确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但是,讀過《莊子》的人,應該有這樣的印象:莊子就是一個對死亡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正是通過閱讀《莊子》,讓很多人深入思考了死亡,同時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所以,我認為:莊子對待生死的态度就是“未知死,焉知生”。人和人之間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就是由對待死亡态度的差别,從而引出的對待人生态度的差别。讓我們好好學習孔子,也好好學習莊子;正确地認識生和死,既善待生,也善待死,做到“善死善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