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可謂是一生的對手,而諸葛亮從容策劃的空城計,就把司馬懿給吓退了,顯示出諸葛亮高他一籌的軍事水平。但這畢竟是演義小說,在正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究竟誰更強呢?
綜合《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來看,諸葛亮和司馬懿隻交手了兩次,分别是諸葛亮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在這二次北伐中,這兩人有一系列精彩的對抗,至于誰更強,真的很難說!
需要說明的是,從正史上看,諸葛亮有軍事家的身份,但司馬懿卻應該是軍事謀略家,并不擅長直接的領兵打仗。
公元231年2月,魏國形勢非常嚴峻,東南方向要防備東吳,還要防備北方鮮卑,而一直主持對蜀作戰的曹真重病。就在這時,諸葛亮開始了第四次北伐。為了抵禦諸葛亮的北伐,魏明帝曹睿就把司馬懿調來坐鎮長安,并給直言“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司馬懿來到戰場之後,諸葛亮率軍迎戰。起初,司馬懿派郭淮、費曜等抄襲蜀軍,卻被諸葛亮擊敗,而且諸葛亮還趁機收割上邽的麥子。總之,初戰諸葛亮獲勝!
初戰不利之後,司馬懿立即調整了戰略:憑險堅守,不與蜀軍主力決戰。由于蜀軍糧草不濟,諸葛亮隻得退軍返回。這時司馬懿一直派兵尾随,卻不主動進攻。大将張郃建議派奇兵包抄諸葛亮,但被司馬懿拒絕。
《資治通鑒》中張郃建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不在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
于是,司馬懿繼續尾随諸葛亮,即便部将嘲諷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馬懿還是我行我素。
到了5月,司馬懿先是派張郃進攻圍困祁山的蜀軍,自己則和諸葛亮對峙。但在部将要求下,司馬懿就派兵和諸葛亮交戰,結果卻是魏軍大敗,被俘三千人。到了6月,因為糧草問題,諸葛亮正式回軍了。這時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不料卻中了諸葛亮的埋伏,最終大将張郃被殺。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第一次對決中,盡管司馬懿達到了戰略目的——逼退蜀軍,但在戰術上卻很失敗,因為指揮失當,甚至損失了大将張郃(他的死有争議,還有說張郃不聽司馬懿勸告,主動進攻而死)。因此,單從軍事才能來說,這一次諸葛亮勝于司馬懿。
不過,《晉書·宣帝紀》記載中,司馬懿是大勝蜀軍。但從張郃死于這一戰,和綜合各種史料來看,應該是諸葛亮力挫魏軍。
此戰過後,曹魏上下很多人認為,趕快整軍備戰,防止諸葛亮明年再度北伐。但司馬懿卻判斷準确,《晉書》中記載:
亮再出祁山,一攻陳倉,挫衄而反。縱其後出,不複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亮每以糧少為恨,歸必積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
果然不出所料,3年之後的公元234年,諸葛亮才再度北伐。這是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北伐。所謂六出祁山,隻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正史中隻有五次北伐。
和上一次相比,魏國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首先大将曹真已經去世,另外東吳在東南進攻魏國,所以魏國是兩面受敵。因此,魏明帝曹睿的策略是:先解決東吳的軍事進攻,對蜀軍以防守為主。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掠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
所以,司馬懿堅定的據險不戰。這時,諸葛亮的一個選擇,幫助了司馬懿:諸葛亮走五丈原,而不走武功這個地方。因為一旦走武功這個地方,距離長安就很近了,司馬懿可能就不得不和諸葛亮決戰了。
諸葛亮為何不走武功?這和諸葛亮性格有關,所謂“諸葛一生唯謹慎”,因為出武功這個地方,要經過一條狹長的河谷地帶,而魏軍就在眼前,諸葛亮害怕魏軍在此埋伏。其實,在諸葛亮用兵生涯中,一直沒有軍事冒險的習慣,所以之前否決掉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随後,由于司馬懿又派重兵占據了北原,卡主了諸葛亮出兵路線,這就讓諸葛亮不得不在五丈原和司馬懿對峙。即便諸葛亮送了一件女人衣服給司馬懿,但司馬懿也依然不為所動。從這一點來看,司馬懿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最後,由于諸葛亮生病去世,于是蜀軍不得不退兵。
諸葛亮去世之後,蜀軍撤軍回國,司馬懿派兵追擊,但蜀軍做出回擊之後,司馬懿立即就以“窮寇莫追”的理由退兵。當然,這一點也被人恥笑,認為一個死的諸葛亮,就吓跑了司馬懿。
從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次交手情況來看:司馬懿擅長軍事謀略和分析,但不擅長具體的指揮作戰;諸葛亮不敢軍事冒險,但在指揮作戰上,要高過司馬懿。所以,要說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強,或許不能簡單的比較,因為這是兩種類型的軍事天才。
當然,如果從諸葛亮軍事生涯來看,諸葛亮的軍事謀略和分析,也不見得比司馬懿差到什麼地方。所以,綜合評價的話,應該是諸葛亮更勝一籌,司馬懿感慨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一點都沒有錯!至于諸葛亮為何北伐一直無功而返,這和蜀漢國力、不敢軍事冒險和對手強大有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