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建屋頂的檐角通常要裝飾不同數量的神獸。唐宋時期,隻有一枚脊獸,以後逐漸增加了數目不等的蹲獸,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見的“仙人騎鳳”領頭的小動物隊列形态。檐角最外側的是一個騎着鳳的小人,俗稱“仙人騎鳳”,其後是一排小神獸,俗稱走獸,走獸後面是一個較大的獸頭,叫做垂獸。一前一後的仙人騎鳳和垂獸是固定的,走獸放置的數量,根據脊的長短和建築的等級而定。
2、這些小獸,又稱“戗獸”,安放于殿頂翹起的戗脊上,其數目與種類有着嚴格的等級區别,小獸越多,建築級别越高,常見為9、7、5、3不等,均為奇數。走獸的數目、名稱、排列順序都是固定的,最多10個,由上至下排列,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龍和鳳是皇帝和皇後的象征,至尊至貴。天馬和海馬象征皇帝威德通天入海。鬥牛和押魚可興雲作雨,鎮火防災。獅子是百獸之王,狻猊是能鬥虎豹的異獸,獬豸善辨别是非曲直,象征着皇帝的正直和無私。
3、但也有特例。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明清時期,紫禁城太和殿是唯一“小獸十樣俱全”的建築,十隻小獸中排位最末的行什是太和殿的專用走獸,至高無上的皇權地位在整座建築上表現得盡緻淋漓。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于太和殿,小獸為9個;坤甯宮原是皇後的寝宮,用七個;妃嫔居住的東西六宮,用五個;某些配殿,用三個甚至一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