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對于正月的每一天,都有各自的傳統需要信仰,在不同的日子裡吃不同的食物也是一大亮點,那麼對于正月初二這一日,适合吃點什麼好呢?有怎樣的文化寓意可言呢?帶給大家的文化精神要如何來理解會比較妥當?
正月初二吃什麼
大年三十和初一吃餃子,大年初二就不吃餃子了,改吃面條,也就是所謂的“初一餃子初二面”,面條順滑細膩,寓意順順當當、長長久久,飽含着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初一吃餃子也可能會剩餘一些面團,到初二用來做面條吃,既沒有浪費,又象征幸福如意。俗話說“迎長送短”,面條代表長,而短就是說的餃子,迎接客人要吃面條,初二吃面條寓意一家人生活幸福甜蜜,和和美美,長長久久,享受幸福的生活。
有什麼寓意
初二吃面條是大多數家庭的習慣,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面條,還可以準備各種各樣的鹵料,寓意順順利利,比喻一年順順當當。正月裡吃面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隔年面流行于陝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擀好面條,放在初二或初三吃,意為連年豐收、吉慶有餘。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這樣就可以把大年三十的好寓意延續到初二,冷湯熱面的味道也更好,賦予家庭幸福美好的寓意。
正月初二的習俗
正月初二作為大年之後的第二天,有很多習俗需要多加注意,比如大年初二是女兒女婿回門的日子,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親情,在我國很多地方,在大年初二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上豐盛的禮品,回父母家裡看望父母,而且女婿也一定要随行,所以這一天也叫“迎婿日”,母親會将女兒和女婿帶來的餅幹、糖果等分給街坊鄰居,娘家也會準備一桌豐盛的宴席來迎接,而且有不少家庭也會準備面給女兒和女婿吃,這是娘家對女兒新家生活的美好祝福,也寄托了希望女兒女婿的未來家庭生活的幸福平安的寓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