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議事堂,國會所在地,國會、中央政府以及皇居等政治象征意義的處所均位于東京,但為什麼東京不是日本的首都呢?因為在日本的憲法裡,并沒有明确東京的首都地位,也就是說,東京是事實上的日本首都,并不是國家法定的首都。
1950年日本發布了“首都建設法”,這是一條将東京作為日本首都來建設的法律。但就在這條法律發布後的一年,就被廢止了。取而代之的是“首都圈整備法”。首都圈指的是“一都三縣”,分别是東京都、神奈川、千葉縣和埼玉縣。但令人疑惑的是這條法律很快又被廢止了。
為什麼日本人對于“設立首都”這件事一直用這麼暧昧的說法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在東京人心目中,東京就是“東京·都”,而在京都人心目中東京都卻是“東·京都”。日本傳統上的“首都”是指帝都,也就是說天皇定居的地方,而首都的行政定位會根據天皇所落戶的地方而改變。
日本天皇号稱是“萬世一系”,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從第1代神武天皇開始,到如今的第126代德仁天皇,所有天皇來自同一個家族,中間沒有經曆過改朝換代。雖然天皇一代傳一代,沒有中斷過,但由于戰争和政局的變化,天皇的住所一直在頻繁的更換。
日本西元4世紀到6世紀的飛鳥時代,首都就換過好幾個。比如,難波宮就在現在的難波心齋橋附近,而飛鳥宮就是現在奈良市的明日香村,西元七世紀的奈良時代則定都在平成京,也就是奈良市。
唐朝的高僧鑒真和尚東流日本,來到的就是平城京,并定居于此,傳授佛法。日本學習唐風,平城京的建築基本複制了唐朝長安,走在平城京,與走在長安幾無二緻。有人稱平城京是長安的微縮版,并非沒有道理。
到了公元794年,日本進入了平安時代,桓武天皇把國都遷到了平安京,也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千年帝都——京都。這裡北臨山脈,南臨池沼,西臨大道,東臨鴨川。看似普通,而在風水上,山脈對玄武,池沼對朱雀,大道對白虎,鴨川對青龍……
後來即使當權者從天皇變成了軍政府幕府,日本天皇也仍然住在京都。直到明治元年(1868年)。也就是說,京都做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國都,所以京都也号稱千年國都。
時間來到1868年,明治新政府通過談判,讓幕府願意“無血開城”,沒有打仗就取得了江戶城的控制權。當時江戶人口超過112萬人,在經濟和教育方面都是日本第一。國家實權的再次轉移,引發了人們對于首都選址的熱烈讨論。
皇室貴族認為,将首都重新遷回京都,才能體現天皇的至尊地位;而原先駐守在江戶的大臣和民衆則認為,如今的江戶各項設施條件在日本首屈一指,而且遷都的成本太高,戰争結束不久不宜勞民傷财。
後來明治天皇發布了“江戶改稱東京”的诏書。其書裡說道:“無論京都還是東京,都是天皇的子民”,天皇去東京是去“行幸”,僅僅是去巡視治理這個地方。在不久之後就會“還幸”回到京都。這次曆史事件,在日本教科書上被稱作是“東京奠都”而不是“東京選都”。
确實,從法律的角度上來看,日本是沒有首都的。但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在哪裡,首都就在哪裡。顯然,東京符合首都的定義,它就是日本“約定俗成”的首都。但在京都人心中,總有一天還是會“還幸京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