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連續三年超過100萬輛,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年報2021》,展現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強勁勢頭。
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産業鍊競争力逐步增強……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動諸多領域的創新。應用中的一些不足如何突破?風口上的新能源汽車将“駛”向何方?
私人消費成主力,你“開”上新能源汽車了嗎?
48歲的黎裔張是江西省九江市武甯縣的一名汽車經銷商,2014年底開始接觸新能源汽車銷售。過去他的門店隻有三分之一的面積用于展售新能源汽車,“現在一年賣四五百輛沒有問題”。
8月12日,在廣西柳州一家汽車企業,工人在新能源汽車生産線上忙碌。新華社發(黎寒池 攝)
新能源汽車正走進越來越多的家庭。
公開數據顯示,1至7月,生産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147.8萬輛,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年報2021》顯示,新能源乘用車消費主體逐步由公共領域向私人購買轉變,私人消費占比大幅提升至70%左右。
在“雙碳”目标帶動下,适應産業升級趨勢和綠色消費新需求的産品不斷推出。随着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推進,下沉市場快速打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我國農村地區約有600萬低速車客戶,是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潛在客戶。
市場的拓寬帶動了應用的加速。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2020年,新能源汽車總行駛裡程達到641億公裡,同比增長53.7%。其中,乘用車總行駛裡程455億公裡。
需求帶動技術革新,續航能力明顯改善
需求的升溫推動了技術的改進與革新。動力電池、電驅動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指标持續提升。
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純電動汽車續駛裡程逐年提升,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裡程從2016年的253公裡提升至2020年的378公裡,很大程度上緩解用戶裡程焦慮。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以及電池布局空間的優化,也讓純電動車的電量快速增長,整車平均電耗降低。
充電的便捷程度,是關系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關鍵。
3月8日,在廣西柳州一家汽車企業,工人在新能源汽車生産線上忙碌。新華社發(黎寒池 攝)
8月24日,浙江杭州錢塘江畔的公園内,四個印有藍色“Wifi”标志的車位引人關注。“這是無線電動汽車充電樁,車停上面就可以快速充電。”剛完成調試工作的李建斌向路過的市民介紹。
這是由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建設的大功率無線充電示範站。即停即充的模式為新能源汽車應用帶來新實踐。
截至今年4月,全國已累計建設充電站6.5萬座、換電站644座,各類充電樁187萬個。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13萬家充電樁相關企業。
“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顯著擴大,充電設施智能化不斷推進,配套更加完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
聚焦“痛點”加大攻關 讓新能源汽車“駛”入更多家庭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但也存在着關鍵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完善等問題。
“純電動汽車仍存在低溫環境下續駛裡程降低的問題,需要進一步開發低溫電池及高效熱管理技術。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升帶來裡程增加,但也存在熱失控安全隐患。”業内人士指出,做好關鍵材料研發、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設計等至關重要。
“越向基礎方向延伸,能力越需要提升。”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說,車規級芯片對可靠性要求很高,仍需要加強供應鍊穩定性建設,建立自主配套的協同生态。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風險。“這要求我們完善标準和測試評價體系,加強對汽車内平台系統、數據交互等管理。”中國汽研董事長李開國說。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正根據市場、特别是用戶體驗,進一步提高标準,組織整車和動力電池企業、行業機構、高校院所開展技術攻關。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工信部聯合相關部門制定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并加大力度促進整車電動化和智能網聯技術等進一步融合,有效提升配套産業鍊水平。
記者:張辛欣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