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陰流轉世事變幻間,很多東西都會慢慢歸于沉寂直至消失不見,但也有一些事物能永保新鮮久久不散,比如某些特殊的旋律,它們曆久彌新百聽不厭,它們揮之不去永駐心間。好聽的歌曲,具有儲存聲音和圖像的功能,無論何時,隻要聽到那些熟悉的歌聲響起,從前的片段立刻重又在眼前放映,清晰到觸手可及。
最近蕾蕾正在追一檔綜藝,叫《嗨唱轉起來》。我對時下的綜藝一向不太感冒,但發現這是與音樂有關的節目,索性跟着她看了一期。
我看的是第四期,閃回主題,經典影視劇音樂是主角。伴随着一系列極有年代感的歌曲輪番出現,我很自然地想起了許多兒時舊事,在聽到雪山飛狐的主題曲「追夢人」時,記憶的閘門徹底洞開了。
80年代中期的河北農村,物質資源匮乏,精神一貧如洗。記得當時全村都沒有幾台電視機,隻有開小賣鋪的那幾戶人家才有,清一色12寸黑白的。彩電别說看了,聽都沒聽過。
越是稀有,越是吸引。為了看完某集電視劇,連午飯都可以不回家吃。為了追上一集動畫片,幾個孩子能摸黑穿過大半個村子。每到周二的下午,所有電視台都歇台,打開隻有一片雪花,我們五脊六獸的就像被拿了魂。
一台電視對那時的孩子來說意味着什麼?答案是無盡的想象。
那狹小的長方形屏幕上,有大人們口中不曾談起的精彩世界,有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生的離奇劇情,有在夢中都虛構不出的英雄人物。因為滿足幻想,所以重度癡迷。為什麼孫猴子不變成玉皇大帝?藍精靈和格格巫誰會最後勝利?怎麼貓連一隻耗子都打不赢?我要長到多大才能學會變身技能……
在沒邊兒的亂想之外,還有一樣東西深深吸引着我,那就是各類片子開頭和結尾的歌曲。在沒有錄音機和磁帶的年月裡,電視成了我聽歌的唯一來源。
使勁想了一下,那時應該沒有音樂這個詞,至少我周圍是沒有的,統統都叫做歌。對我來說,甭管是動畫片還是電視劇,裡面的歌曲簡直就是五彩斑斓的寶藏。姑且把它們稱作電視歌曲吧,我對音樂的懵懂認知就來自這些電視歌曲,同時,這些歌曲也深深留在了腦海中,镂心刻骨。
在你心裡,有哪些難忘的電視歌曲?你是不是也常不知不覺地哼唱這些作品?
自家還沒買電視時,隻能成天往外跑。有一種電視叫别人家的電視,我也知道去别人家看電視有許多不便,但顧不了那麼多了。
廣爺爺的小賣店在村東頭,離我家不遠,去的最多。廣爺爺脾氣很好,隻要孩子們老實地坐成一排,他就會低垂着大眼皮去擰開電視,到了飯點兒也不會哄我們走。
電視就斜放在櫃台上,櫃台下面是一口跟我差不多高的醬油缸。那是一台淺黃色的電視機,屏幕向外鼓着肚子,右側一上一下有兩個大旋鈕,上面的用來咔咔地轉台,下面的可以微調清晰度,如果畫面還是太模糊,就要去擺弄後面的兩根天線了。
我對一些片子和歌曲的源頭記憶,就在這間彌漫着醬油味兒的小店裡。
印象中《黑貓警長》應該是最早看的,很短,有幾集記不清了,在威武的警長甩槍打出“請看下集”四個大字後,貌似下集再也沒有演過。“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精明……”這首黑貓警長倒是孩子們經常哼哼的歌。
對《葫蘆兄弟》有點偏愛,前後看了好幾遍還不盡興,甚至學着他們的樣子去吐水玩火。穿山甲死得那一集,我哭得很慘,獨自在外面哭了很久才敢回家,生怕被爸媽看見。好像直到今天,葫蘆娃這首歌還經常能聽得到。
每逢播《霍元甲》和《陳真》,廣爺爺也會跟我們一起看,時不時還會感慨兩句,可惜那時根本聽不懂他說的意思,隻知道嘿嘿哈哈學着劇裡的人亂打。霍元甲好瘦,陳真的屁股有點大。
這兩部片子,讓我第一次聽到了粵語歌,雖然聽不懂歌詞卻喜歡得不行。每次看完電視一出來,我總會指着另一個孩子大聲唱道:“孩幾,我是你爸爸……”
再後來,日本動畫片漸漸霸占了熒屏。有一點很奇怪,我雖然看過許多日本動畫片,也能對情節記個七七八八,可是其中的音樂卻幾乎全忘光了,哪怕是旋律都哼不出了。
我爺爺家有電視了,還是17寸的。老姑出嫁得比較晚,出嫁前她常接一些繡花的活兒來做,這台17寸的黑白電視就是她繡花繡出來的。從此不用再跑去别人家讨人嫌了。
有一部劇叫《人在旅途》,當時大人們都看迷了,一邊看一邊讨論裡頭的人物,偏偏我一點也看不進去,隻會耐心地等着片頭那首主題歌,太喜歡了,尤其愛聽“千山萬水腳下過”這句,既有氣勢又有畫面感。寫這篇文章時我特意試了試,居然還能把整首歌勉強唱下來。
大人們對木偶劇是不感興趣的,隻要播《聰明的一休》,電視就歸我所有了,獨占的感覺不要太爽。有兩件事小孩子們都會做,一是用手指蘸唾沫在頭頂扒拉幾下,二是動不動就把“咯叽咯叽”挂在嘴邊。
跟其他孩子不同,我不太願意看《射雕英雄傳》。隻要看到楊康氣就不打一處來,另外還老替郭靖着急,在楊康面前,郭靖就像一隻随時待宰的小羊。不過,《射雕英雄傳》的所有歌曲沒有一首不愛的。又是粵語歌,還是聽不懂,可就是聽不夠。首首經典,百聽不煩。
應該同在這個時期,還看了《八仙過海》和《西遊記》。神話傳說對孩子有着無窮的吸引力,看完以後,大家有很多共同的話題讨論,鐵拐李變醜啦、孫悟空沒轍啦、如來佛不講理啦……那首八仙過海一度是我的最愛,明明不會說粵語,卻還咬着舌頭讓發音盡量去接近。音樂一起,恍如仙境。
如果沒記錯的話,在爺爺家的這台電視上還看過《四大名捕》、《天涯明月刀》和《絕代雙驕》,但對其中的音樂徹底沒印象了。
家裡終于買電視了,看它個昏天黑地。在我八九歲上,家裡終于添置了一台電視,17寸,黑白,熊貓的。以前是天天往外跑,現在好了,成了一枚名副其實的宅男。爺爺對此頗感不爽,我隻顧着看電視,都不怎麼去他那了。
《封神榜》是不能不提的,在當時這部片子用特效震住了所有人,另外,它的主題曲也是人人必唱的。我完全不知道唱歌的譚詠麟是誰,但一點也不妨礙我把神的傳說聽到爛熟。
有幾年鄭少秋和趙雅芝是真火,幾乎是霸屏般的存在,《新白娘子傳奇》和《戲說乾隆》,這台播完那台播,那邊完了這邊又接上,一打開電視全是他倆的臉。大人們說這兩人早就結婚了,而且說得煞有介事言之鑿鑿,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根本就沒影的事兒。
我追《新白娘子傳奇》的理由有點扯,不是為了看妖怪法術,而是為了聽裡面那些戲曲味道的歌,白蛇、青蛇和許仙都有不少此類的唱。另外,《戲說乾隆》的主題歌火遍全國時,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段反複出現的背景音樂,另類吧?就是不走尋常路。
看《雪山飛狐》的時候也是類似的情況,周圍的人都對劇情和人物感興趣,可我卻被裡面的歌曲攝走了魂魄,片頭曲和片尾曲太動聽了,簡直愛得死去活來。每天背着小書包去上學的時候,一定會唱上一路,以此來表達着熱愛。
《梅花三弄》是我最恨的一部電視劇,沒有之一。當時一個台播《梅花三弄》,另一個台在同時段播《勝者為王》,可大人們每次都是必看《梅花三弄》,一坐就是半屋子人,全神貫注地看着皓祯和白吟霜啃啊啃……我就納悶了,這難道比出神入化的賭技還好看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多年以後,經别人提醒我才知道,在《勝者為王》裡有一首插曲,名叫歲月無聲,主唱黃家駒。從那之後,我對《梅花三弄》更是恨之入骨。
彩電興起的年份想不起來了,一個哥哥結婚時買了一台,從那之後,我就總往他家跑。
從黑白到彩色,看似不大的變化,卻好像為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門,劇中的人物離我更近了,幻想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古天樂版的《神雕俠侶》和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熱映時,我已經出村上初中了,一周才能回來一次。漸漸的,我發現自己和電視越來越疏遠了,隻剩下那些動人的旋律在心間流動。
随着一點點長大,也就是大人們常說的越來越懂事,我接收到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回憶的清晰度卻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很明顯我被幹擾了,我變得不再專注不再天真。不得不承認,我們活得越來越不用心了。
14歲之前,電視給我灌輸了無數神奇,每次我試着去打撈這些神奇時,畫帶音會一并湧出來。我明白,那些美妙的歌曲在我貧瘠的精神世界裡生了根發了芽,即使到現在也依然在成長着茂盛着,它們不僅滋養和陪伴了我,也跟着我一起在長大。
我曾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兒時的電視歌曲能做到讓人念念不忘?一是當時娛樂方式單調,我們沒得選,所以在欣賞的過程中極為專注,記憶點深刻。二是那時候的電視不能跳過片頭片尾,片子有多少集,你就要把主題曲單曲循環多少次,無形中又強化了記憶。
今天呢?影視作品極大豐富了,反而卻沒有那麼多永駐心間的好歌了。症結在于,我們太急了也太躁了,急着要去做很多事情,急得無法忍受一次次的單曲循環,哪怕付費買VIP也要抹掉片頭和片尾的音樂。
若我們尊重音樂,音樂就會反過來陶冶我們。若我們無視音樂,那麼音樂終将離我們而去。
在你的回憶之河裡,漂着哪些閃閃發光的片名和歌名?歡迎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