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3 01:03:46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陳華 他是位不世出的天才武将,是天漢長河中最亮的那一顆破軍之星。初生的他身份卑賤,卻因小姨的騰龍換鳳成功逆襲。此後的他,得到了大漢第一人的青睐,在18歲時即以剽姚校尉的職務帶領800輕騎深入大漠一戰封侯。再之後,他一路開挂似的戰于河西,懾服強虜,宏開四郡,讓大漢的威名遠播西域。最後,他以“寇可往,吾亦可往”的勇氣,奔襲單于左賢王部,封狼居胥,耀兵北海,在短短的六年間,以無可比拟的戰績成為大漢第一戰神,成功改寫了漢匈對峙的态勢,對未來世界格局産生了深遠影響。他就是西漢大司馬、骠騎将軍、冠軍侯霍去病。

  古人起名字有時很随意,但随意的名字未必在曆史長河中也很随意。本文的主角是一次青年男女偷歡後的結晶,初為人父人母的他們隻想這個意外來到人間的孩子無病無災即可,就給尚在孕育中的孩子取了個很随意的名字。然後,這個名字随意的孩子便如同匆匆過客一般,來到這個世界。僅僅用了二十四個春秋,在别人還忙着求學問道之際,他便如大漢天河中最亮的一顆星冉冉升起,照亮了長城内外、大漠南北,為如日中天的大漢民族注入了血脈贲張的武勇與豪情。那一刻,他那看似随意的名字再也不随意。

  可惜,武德充沛的他卻如流星般墜落,隻留下荒冢旁的山形馬雕,依然訴說着當年不敗戰神的赫赫威名。他的名字早已随着無數詩文歌賦傳之後世、名垂青史。他就是西漢大司馬、骠騎将軍、冠軍侯霍去病。

  在筆者看來,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不是為去自身之病而生的,而是為去大漢之病而生的,正是因為他的赫赫武功威名遠播,此後的武将無不以封狼居胥作為畢生的最高榮譽。

  意外而生意外而貴

  霍去病,河東平陽(在今山西臨汾)人,生于公元前140年。此前,霍去病的本生父霍仲孺(霍仲孺之所以在曆史上留下名字,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霍去病的父親)到京城長安出差。

  那時的霍仲孺雖然不是高門大戶的公子,但也是十裡八鄉的俊後生,小夥帥呆,加上識文斷字,還是河東郡平陽縣的公人,所以很有幾分魅力,讓平陽侯曹壽府中的婢女衛少兒不知怎的就犯了花癡。

  按照當時的規矩,平陽侯府與平陽縣之間少不了利益分肥,為了協調好彼此的關系,縣裡會定期派人到侯府聽差。當然,這是短期的例行公事,畢竟侯府隻有稅權,沒有治權,平陽縣可不是侯府的屬下喲。故此,霍仲孺在平陽侯府的時間并不會太長,然而就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霍仲孺居然與衛少兒好上了,而且還一索而得男,有了一夕偷歡的結晶——一個光耀青史的天之驕子霍去病。不得不說霍仲孺的播種功能太強大。

  不過,霍仲孺隻是小公差一枚,面對與長公主聯姻的平陽侯實在是沒有任何發言權,隻能含淚分别身懷六甲的小情人衛少兒,回平陽縣交差去了,臨了給未出生的孩子留下個“去病”的名字。不過,這貨着實有點兒渣,回家後不敢承認自己的濫情,不僅将衛少兒當成路人甲給抛到九霄雲外,還另娶同鄉女子生下另一個同樣在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兒子霍光,果真是台馬力強勁的播種機。

  可憐的小霍,沒名沒份地來到這個世間,按照一般流程操作的話,他隻能算是家生奴才,從此一輩子為平陽侯府效力,或許憑着他的過人天份,能夠成為奴才中的佼佼者,但也就到此為止了。

  幸運的是,曆史在此刻創造了奇迹。公元前139年,那位不按常理出牌的漢武帝因為和金屋藏嬌的陳皇後鬧得很僵,就到姐姐家消遣,有意無意間看中了侯府的舞女衛子夫,将其納入後宮。此後,衛子夫在與陳皇後的宮鬥中離奇勝出,于公元前128年進位大漢皇後。

  從衛子夫入宮那一刻起,身份卑賤的衛家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衛子夫的姐姐衛少兒也跟着沾了光。在霍仲孺杳如黃鶴後,衛少兒也不再青春苦等,轉頭就嫁給了陳平的曾孫陳掌。陳掌不是家中嫡子,沒有繼續權,傍上衛少兒這個皇帝的親大姨子後,自然水漲船高,出任太子詹事,成為皇家重臣。不過,在其弟、曲逆侯陳何因事被殺後,陳掌希望接班,卻被漢武帝拒絕了。

  陳掌與衛少兒的關系很鐵,自然對小霍同學也很照顧,讓還在襁褓中的小霍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不過,由于從小大富大貴慣了,所以沒怎麼吃過苦的小霍不免有些愛講排場,不太能體會别人的辛勞。這不過是長年貴族生活産生的不良副作用,與他輝煌的戰績相比,不過是白璧微瑕。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1)

  由于是當今皇後的親外甥,小霍同學很小就成為最受人關注的外戚之一,加上他的學習能力極強,學嘛嘛成,小小年紀騎射本領就冠絕一時,而且人也長得很讨喜(可能是繼承了老爹的良好基因),讓漢武帝非常喜歡。

  此時,小霍的舅舅衛青在漢武帝的扶持下,表現出天賦異禀的騎戰指揮能力,對姐夫交待的諸事都辦得讓人滿意,愛屋及烏的漢武帝認為霍去病也會有所成就,就讓他做了自己的侍中(此時的侍中可不是後世的宰相級官員,隻是漢武帝為了和外廷老臣們掰手腕搞出的内朝近臣,不過這些人得到皇帝的信任,位卑而權重)。

  漢武帝曾想親自教霍去病孫武、吳起兵法。對于這個成為天子門生的機會,霍去病卻有些不以為然地說:“臣隻要随機應變即可,不用學這些古奧的兵法!”那樣子像極了後世的嶽飛對宗澤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沒辦法,誰讓霍去病和嶽飛都是為戰争而生的天才,他們從不拘泥于古法,隻以實戰為本,随機應變,方能戰無不勝。

  直搗敵巢初道巅峰

  公元前123年,年僅十八歲的帥小夥霍去病閃亮登場,以剽姚校尉的身份,跟随已是大将軍的舅舅衛青出擊匈奴。“剽姚”意為勇猛勁疾,一聽就非常拉風,也不知是不是皇帝姨夫給他量身定做的榮名。反正,初戰的小霍同學決定将這個紙面上的虛名變成陣戰中的實名,讓全天下都知道,漢武帝選中自己是賊拉有眼光。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2)

  衛青對于這個果敢英武的外甥同樣很看好,特意給他挑選了八百壯碩的輕騎兵作為部下。不過,在素來行事穩重的衛青心中,對這個外甥的初陣并不看好,隻是讓他跟緊自己,多看少動,别讓自己為難。然而,對于天才将領來說,人多有人多的仗,人少有人少的仗,隻要有發揮的空間就夠了。一路上,他都在尋找機會,當看到衛青被狡猾的敵人拖住後,他決定要打好自己的第一仗了。

  霍去病對着自己的八百部下說:“諸位,霍某與諸位遠出大漠,可不是來打醬油的,霍某想與諸位同建大功,諸位敢随某走一遭否?”八百漢軍壯士都是血氣方剛的棒小夥,見這位長相英挺的少年勳貴如此有膽色,瞬間如同吃了士力架一樣來勁了,不覺都在馬上挺直身子,大聲道:“願意誓死追随校尉大人!”

  霍去病見到軍心可用,就讓人給舅舅留下一封信說自己要深入敵後出其制勝,請舅舅不用擔心。然後他也不等衛青的答複,就帶着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漢子離開大隊,向着匈奴的後方殺去。

  一路上,霍去病突襲了幾個匈奴小部落,捉了舌頭問訊,知道在數百裡外有一處匈奴大營,營中約有二千餘人,其中還有匈奴貴人。聽到這話,霍去病立刻有了主意,就帶着八百人悄然接近了那座大營。

  霍去病立馬山坡之上,向大營中張望,隻見營中防範非常不到位,士兵們懶洋洋的,根本不知道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霍去病還注意到營中的大帳裝飾很華麗,不時有一些女子出入其中,果然有匈奴貴人。

  霍去病決定幹他一票,誰讓自己是剽姚校尉呢,不幹一票對不起皇帝姨夫給起的好官名。于是,他讓手下壯士下馬休息,養足精神,然後在敵人防範最薄弱之際,突然發起進攻,沖入敵營。那些匈奴牧馬人還來不及上馬,就被呼嘯而至的漢軍弩射刀砍,打得沒了脾氣。至于華麗大帳中的貴官,要麼被殺,要麼被俘,很快就解決掉了。事後,清點戰果,霍去病驚喜地發現這回可算撈到大魚了,在這些貴官中有伊稚斜單于叔祖級的籍若侯産(籍若侯是封号,名産),還有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另外還有匈奴相國、當戶級的高官多人。此戰,霍去病以斬捕首虜過當(此處的“過當”是指斬殺敵人超出己方的損失,《漢書》中引述漢武帝言為“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圓滿收功。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3)

  霍去病初戰即巅峰,憑着八百人就收獲了匈奴二千二十八級,自身戰損微乎其微,這種戰損比擱在漢匈之戰的前世今生都是無與倫比的。消息傳到軍中,本來還想責備外甥的衛青瞬間無語了,隻好讓他打着燈籠照亮,連夜上本報與皇帝。畢竟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

  漢武帝也讓小霍的潑天戰功給雷到了,這還是那個從小錦衣玉食的外甥嗎,打起仗來腫麼這般生猛,而且隻帶着八百人就敢橫行大漠,萬一導航失靈了怎麼辦?漢匈較量了八十年,還真沒有過這麼以少勝多的漂亮戰果呢,這特麼太長漢軍志氣,滅胡虜威風了!

  大喜過望的漢武帝立刻下令割南陽郡穰縣和宛縣的鄉聚,組建一個冠軍侯國,封隻有十八歲的霍去病為冠軍侯,以表彰其勇冠三軍。

  一百年後,雲台大将賈複出生于冠軍縣,書生從戎,盤腸血戰,一往無前,也曾受封冠軍侯。再往後,車騎将軍窦憲深入大漠,狂虐北匈奴,勒功燕然山,也為冠軍侯的名号增光不少。不過,賈複與窦憲終究沒有搶過霍去病的無上風頭。

  開拓河西果斷受降

  有了頭兩次随着舅舅出擊匈奴的戰功和經驗,善于學習和總結的霍去病迅速形成了自家對付匈奴的戰法:那就是以騎對騎,以快對快,以迂回對迂回,憑着自己天生的認路本領和匈奴俘虜的指引,找到敵人的薄弱之處,發起雷霆攻擊,利用漢軍的強弓硬弩沖亂敵陣,然後就可以快快樂樂地收獲戰功了。要知道,匈奴的政治體制如同先秦的分封制,單于隻是共主,各部落都有各自的利益,勝則争功,敗則自保,所以隻要沖亂匈奴的大陣,然後就可以尋機各個擊破了。

  公元前121年,不到二十歲的霍去病晉升為骠騎将軍,這可是漢軍中位居頭排的重号将軍,是别人一輩子無法企及的位置。漢武帝超擢霍去病至此高位,一則因霍去病是自己看着長大的,知根知底,能夠放心使用;二則因霍去病身上洋溢的蓬勃戰意,可以讓那些保守的老臣有所觸動;三則是霍去病表現出來的超強戰力讓人望塵莫及。

  此時的漢武帝心心念念的就是打通河西走廊,聯結西域,包夾匈奴,徹底掃清邊患。于是,就在這年春天,年輕的骠騎将軍霍去病踏上了西出河西(在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的征途。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4)

  霍去病的攻擊方向是盤踞在河西的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兩大部落。當時霍去病率領一萬骠騎兵,在無後勤的情況下,因糧于敵,逾烏戾,讨遬濮,涉狐奴,轉戰匈奴治下的五大小王國,俘獲了大量辎重人馬,赦免了那些主動請降的部落首領。當時,單于的兒子領兵來戰,被霍去病當面擊敗,差點将其生擒,吓得那貨仗着馬快一溜煙跑得無影無蹤。之後,霍去病越過焉支山(又稱胭脂山,今稱大黃山,位于山丹縣和永昌縣交界),又連續轉戰六天,急行軍一千多裡,最終在今天蘭州南部的臯蘭山下與匈奴軍展開激戰,重創匈奴,殺死折蘭王、盧侯王等匈奴名王,盡屠其精銳,還俘虜了渾邪王子及其相國、都尉等多人,并順帶奪走了休屠王保管的祭天金人(休屠王相當于匈奴的大祭司,其家族負責保護匈奴祭天金人)。漢軍一路攻擊斬首匈奴八千九百六十級,自身亦傷亡數千人。

  把玩着手裡的小金人,漢武帝不由在心中說道:“這東東往太廟一擺,那還不得把高皇帝羨慕死。”龍顔大悅的漢武帝立刻給霍去病增封至二千二百戶。

  同年夏,沒有休整多久的霍去病又一次發動了更加猛烈的夏季攻勢,這次漢軍兩線出擊,東線由李廣與張骞指揮,西路由霍去病與合騎侯公孫敖合兵進軍。不成想,公孫敖路癡症發作,未能如期趕來會合。不過,這種情況對于路路通霍小将軍來說,也沒啥大不了的,畢竟他好象就是為孤軍深入而生的,有配合更好,沒配合照打不誤。

  霍去病沒有等到公孫敖軍,便獨自率領所部騎兵按原計劃一路狂飙,繼續大縱深外線迂回作戰。霍軍順利通過浚稽山南的湖澤地帶後,繞道居延海轉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進,經小月氏(未西徙的月氏人,在今甘肅酒泉一帶),再由西北轉向東南,至此已深入匈奴境内兩千餘裡。

  面對随時可能洶湧殺來的匈奴大軍,霍去病夷然不懼,在他的影響下,漢軍将士同樣士氣如虹,他們相信跟着眼前這位少年将軍,隻要勇猛沖鋒,必能斬将封侯。

  在祁連山與合黎山之間的弱水上遊地區,霍去病捕捉到了戰機,從渾邪王、休屠王軍的側背發起了猛攻。匈奴軍倉促應戰,雖然憑着草原民族特有的兇悍給予漢軍一定的殺傷,但卻沒能擋住漢軍破陣的步伐。眼見己方陣腳大亂,匈奴諸部隻能各自為戰,最終被漢軍圍殺捕獲。

  此戰,漢軍憑着出其不意和淩厲攻勢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陣斬匈奴三萬二百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二千五百人,俘虜五王及其母、單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将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漢軍僅傷亡三千餘人。可謂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漢武帝對霍去病不吝封賞,為其增封食邑五千戶,部下大将趙破奴、高不識等均被封侯,那些一起成功到達小月氏的校尉都被封為左庶長。

  漢軍西征大勝的同時,李廣的東路軍卻遭遇了匈奴重兵的圍殺,那位鑿空西域的張骞居然也路癡症突發,結果讓李廣部損失慘重。

  人的命運有的時候就是如此吊詭,同樣的深入敵後,同樣的遭遇強敵,同樣的隊友失聯,但不同的是一個戰功彪炳,一個飲恨江湖,不得不說李廣難封真是命運弄人。這也難怪,有人說霍去病貴不省士,也就是說他自己在軍中吃好喝好卻不恤士卒,霍去病立刻回嘴道:“跟着俺可立功封侯,跟着李廣總是兵敗受辱,你選誰?”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5)

  被霍去病打得抱頭鼠竄的渾邪王和休屠王兩戰兩敗,喪師失地,這讓匈奴伊稚斜單于惱怒不已,準備對二人嚴加處罰。這兩貨聽到風聲後覺得無路可走,就在當年秋天派出使者向漢乞降。

  漢武帝對于這二人的乞降亦喜亦憂。喜的是柔遠服人、不戰屈敵,足顯漢家威武;憂的是這兩貨尚有四萬餘部衆,萬一和單于合謀唱一出苦肉計怎麼辦?想得腦仁疼的漢武帝決定将受降的事交給愛将霍去病。

  霍去病接受命令後,決定随機應變,他相信憑着漢軍展現出來的赫赫軍威,一定可以處理好這兩貨的部衆。于是,霍去病親率一萬騎兵前出受降。

  果然,從來不是鐵闆一塊匈奴人,在投降這事上也是三心二意。就在漢軍還沒來之前,休屠王就打算變卦不降漢了。這讓渾邪王非常生氣,立刻發起攻擊,殺死了休屠王,強行合并了他的部衆。

  霍去病派出的細作及時回報了河西匈奴發生的變故,霍去病立刻命令加快速度前去受降。這種時候必須果斷狠厲地将所有不穩定分子清除掉,才能保證受降成功。

  看到漢軍渡過黃河排成威嚴的隊伍前來,渾邪王忙列隊迎接。那些混在其中的一些忠于休屠王的部衆見漢軍來者不善,不免心存疑懼,企圖逃走,使得匈奴陣中出現了騷動。此時,渾邪王的部衆中也有人跟着起哄,希望能借此擺脫漢軍控制。一時間,局勢變得越發混亂了。

  霍去病眼力極佳,早就看出匈奴人的躁動了,于是,他當機立斷,帶着親兵馳入匈奴陣中,以最快的速度與渾邪王談妥受降事宜。然後大手一揮,早就嚴陣以待的漢軍騎兵沖入匈奴陣中,将那些企圖逃跑的八千餘匈奴人斬殺幹淨。河西匈奴早就讓漢軍殺怕了,見到如狼似虎的漢軍下手如此不講情面,哪裡還肯反抗,都乖乖地跟在渾邪後面向漢軍表達忠心了。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6)

  就這樣,霍去病以雷霆手段将河西匈奴的叛亂企圖消滅在萌芽之中。此後,渾邪王的部衆在霍去病的引領下緩緩接近漢境,最終成為大漢子民。漢武帝封渾邪王為侯,将其部衆安置在隴西、北地等五郡,為大漢守邊。同時,為了徹底切斷匈奴和西羌的聯系,保證與西域的交通,西漢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從内地遷移大量人口到這裡戍邊、生産,張大漢之掖,揚上國武威。

  河西之戰後,西北邊境再也沒有匈奴進犯,漢武帝得以減少半數隴西、北地、上郡的戍兵,使全國百姓的徭役負擔得到極大寬緩。更重要的是,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内地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鋪平了道路,讓失去河西的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顔色。”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7)

  為了表彰霍去病在此次受降中的功績,漢武帝再次下令益封一千七百戶給霍去病。在兩次出擊河西及接受渾邪王投降的過程中,霍去病充分展示出勇武、機智、果斷的軍事指揮才能,其聲望和地位與日俱增,已與大将軍衛青不相上下,再也不用外甥打燈籠——照舅了。

  決戰漠北封狼居胥

  有了河西的良馬産地,漢軍的備戰更加積極,漢匈之間的主力對決日益臨近。這期間,漢武帝準備給已然成年并結婚生子的霍去病安排一處豪宅,卻被霍去病拒絕了。此時的霍将軍年輕英武得不要不要,說出來的話也是擲地有聲:“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對此,漢武帝除了點贊,就是點贊,有此良将,漢祚必興!

  霍去病自己不治宅子,卻給那位沒盡過一天養育之責的父親買了幢大房子。霍去病一直認陳掌為父,直到長大後才知道親爹是誰,這讓他内心有些糾結。不過,一向果于殺伐決斷的他很快便有了自己的主意,在以孝治天下的漢代,沒有什麼比明知親爹是誰而不認更大的過錯了。

  于是,剛剛就任骠騎将軍的霍去病在出征路過平陽之際,特意命下屬将霍仲孺請到驿館,跪拜道:“兒子一直不知自己是大人之子,實在有愧啊!”渣男加渣爹的霍仲孺聽了這話,不禁吓得要死,還以為兒子是來索債的,忙匍匐叩頭道:“老朽得托将軍,實是天幸,請将軍莫要怪罪啊!”就這樣,父子相認。霍去病知道老爹沒臉去京城見娘親,就給他置辦下田宅奴婢頤養天年,然後領着内秀的異母小弟霍光到長安接受貴族教育,将其培養成合格人才。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8)

  公元前119年春,在匈奴人的草場枯黃未綠、馬瘦力衰的時節,衛青和霍去病各率敢戰精銳步騎五萬,踏上了尋找匈奴單于主力決戰的史詩之路。配合此戰的步騎加上民伕及掩護諸軍達數十萬,可謂是舉國之戰。李廣的小兒子李敢因為在此前的對戰中表現突出,也來到霍去病帳下聽命。随同霍将軍遠征的将領還有從骠侯趙破奴、昌武侯安稽、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北地都尉邢山、校尉徐自衛等,都是當時漢軍有名的猛将。另外還有一些匈奴降将,如歸義侯複陸支(因淳王)、伊即靬(樓王)等,這些人熟知大漠地理,慣于在沙漠中行軍作戰,這也是霍去病始終自帶導航的主要原因。

  漢武帝本拟讓霍去病從定襄出兵,因為聽說單于東去,便改由霍去病從代縣出發,衛青從定襄北進。十餘萬在與匈奴的常年苦戰中磨砺出來的大漢精銳義無反顧地向着茫茫大漠殺去。霍去病率領的漢軍北進兩千餘裡,越過大沙漠,終于與匈奴左賢王部遭遇。左賢王是匈奴的二号領導,一般由單于的繼承人或弟弟擔任,貴重無比,手下的兵力也僅次于單于本部。在霍去病擊敗河西匈奴後,左賢王的部衆成為大漢北擊的首選之一,如今遇上正主了,那就使勁砍他娘的。

  果然,漢軍在霍去病的指揮下,無懼箭矢,向着匈奴大軍發動突然攻擊。經過慘烈搏殺,最終以傷亡一萬的損失殲敵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俘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将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左賢王的主力損失殆盡,隻得率領少數親信棄軍而逃。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9)

  霍去病本着趁他病要他命的原則,一路狂追,直接殺至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國境内的肯特山)。狼居胥山是匈奴的神山,敬奉天神的匈奴人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行祭天大典,如今這裡卻被漢軍這群不速之客踩在了腳下。霍去病在山上積土為台,舉行祭天大禮,然後又在附近的姑衍山(在今蒙古國境内的宗莫特博克多烏拉山)祭地。

  作為人臣,霍去病封天禅地,是否有不臣之心呢?當然不是,因為這裡是匈奴人的聖地,可不是漢人封禅的泰山梁甫,當然不用忌諱。霍去病在此封祭,主要是兩個目的:其一是震懾匈奴,瓦解對手意志。占領狼居胥山之後,霍去病祭天讓所有匈奴人明白聖山都能被漢軍占領,失去了自身精神寄托的匈奴此後再也不敢輕易南犯。其二則是張揚大漢軍威。一直以來,匈奴都是漢朝的巨大威脅,漢軍将士對來去如風的匈奴也頗為畏懼。霍去病此番登上匈奴聖山祭天,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漢軍将士明白匈奴并非不可戰勝。此後,漢軍士氣空前高漲,徹底告别了之前與匈奴作戰中屢屢被動挨打的局面。數十年後漢将陳湯敢于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其内心野望即源于此。

  之後,霍去病繼續追擊匈奴殘部,一直打到瀚海,也就是現今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這才率領得勝之兵振旅而還。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10)

  與之同時,衛青也給匈奴單于本部好好上了一課,逼得單于遠遁失聯,匈奴人一度以為單于挂了,擁立右谷蠡王為新單于(不是說左賢王是單于備胎嗎,為何改立右谷蠡王呢?讀者大大可别忘了,此時的左賢王正逃得屁股後面冒煙呢,失聯的時間比單于還長,能不能活着回來還兩說呢)。後來,單于好不容易現身,右谷蠡王識趣地退位。看似一天雲彩滿散,實則是匈奴内部因為屢戰屢敗,已然暗流洶湧了。看來,今後有一段時間,匈奴必須全力搞好内部維穩了。

  漠北之戰,漢軍斬殺匈奴九萬餘人。九萬青壯戰士對于人煙稠密的中原不算什麼,對于地廣人稀的漠北簡直就是傷筋動骨了。此戰之後,匈奴遠遁,大漠以南再無王庭。與此同時,倍受摧殘的左賢王部無力掌控烏桓,漢朝得以徙烏桓于上谷、漁陽等五郡塞外,替漢朝打工,主要負責偵察匈奴的動靜。漢朝要求其部落大人每年朝見,并置護烏桓校尉,使烏桓不得與匈奴交通。

  英年早逝千古戰神

  漢軍大勝班師後,漢武帝為表彰霍去病的功勞,再增封其食邑五千八百戶。霍去病屬下将卒也獲得了大量賞賜,随他出征的路博德、邢山等都賜封侯爵,就連李敢也受封關内侯。同時,漢武帝設置大司馬一職,以大将軍衛青、骠騎将軍霍去病同為大司馬,并專門立法,規定骠騎将軍的官階、俸祿同大将軍相等。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11)

  此後,大将軍衛青的權勢逐漸減退,霍去病則日趨顯貴,這讓衛青的半數老友、門客離他而去,轉事霍去病,這些人常常因此得到官爵。對此,衛青并不計較,因為他本來也不打算養多少門客的,隻是位高權重,不得不招些門客充充門面打打雜,如今去了豈不更是安生。霍去病對此也不拒絕,反正自己年輕,手下也沒有幾個混飯吃的,來就來吧,隻要不讓皇帝姨夫覺得太多就可以了。

  就在霍去病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内卷的糗事,給他的英明神武蒙上了陰影。原來,一心求封的李廣在漠北之戰中再次迷路,按律當罰,李廣憤而自殺。這讓李廣的兒子李敢非常惱怒,認為是大将軍衛青處事不公,非要讓父親這位前将軍領兵繞遠走右路所緻,故此沖入帳中擊傷衛青。衛青憐惜老将軍忠勇為國、含恨而死,加上自己傷得又不重,就刻意壓下此事,不予追究。偏偏霍去病聽說李敢如此作為後,對于這位昔日手下公然冒犯舅舅虎威非常生氣,就在上林射獵時将其射死。此事一出,漢武帝非常為難,已死一員虎将,難道還要折損一位帥才嘛?不得已,漢武帝以李敢不慎被鹿撞死為由替霍去病遮掩,同時厚待李家,以安撫功臣之後。好端端的漠北大勝,竟然整出這麼多後遺症來,真是讓人無語。

  公元前117年,因為死人放屁——漸緩的伊稚斜單于拒絕對漢稱臣,漢武帝再一次進行戰争動員,決心徹底殲滅單于主力。聞聽此訊的霍去病立刻如同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迅速打開導航搜索匈奴王庭,準備再去殺他個痛快。然而,就在此時,他卻突然如被掏空了身體一樣萎頓于地,不久就沒了聲息。一代戰神匆匆謝幕,隻留下無盡的遺憾。

  關于霍去病的死因,漢廷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隻說他因病去世。對此,後人不禁猜測,一個二十四的健壯青年,有着當時最好的醫療保障,既不貪杯又不好色,如何走得那麼突然呢?于是,有人說是因為在此前的漠北大戰中誤飲了匈奴抛棄河中的死屍,而被疫病纏身所緻,但是疫病為何當時沒事,非要到兩年後才發作呢,這潛伏期太長了吧?而且當時飲水的漢軍頗多,為何其他人沒事,獨獨找上霍去病呢,匈奴人的放毒技術也太精準了吧?更有陰謀論者認為,這是李家人幹的,李廣、李陵是英雄,可能不會如此卑鄙,但李家是大族,族中人未必都那麼光明正大,明面上鬥不過皇帝罩着的霍去病,架不住下黑手啊。筆者不敢苟同這些觀點,甯可認為這是因為霍大将軍雖然年輕健碩,但連續數年長途奔襲,深入絕境,為國沖殺,内傷隐疾發作,這才導緻天妒英才。去病終不去病,悲夫痛哉!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12)

  聽到霍去病的死訊,漢武帝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不得不下令停止北伐。為了紀念這位不世出的天才将領,漢武帝允許霍去病陪葬茂陵,賜谥“景桓”(有克敵服遠、擴充疆土之意)。武帝特意調遣河西五郡的鐵甲軍,列成陣式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将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不世奇功。

  綜觀霍去病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他不是一位長于兵家理論的将領,甚至對其絲毫不感興趣,然而他卻能夠做到戰無不勝,軍功遠超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将,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霍去病具有超乎尋常的英雄氣概,絲毫不懼孤軍深入敵後,寇可往吾亦可往。二是霍去病絕不是隻有意氣之勇的匹夫,而是既勇且謀、能夠決勝千裡的統帥。他針對匈奴的軍事組織和作戰風格采取了有效的應對舉措,在具體作戰時,絕不組織數十萬大軍打堂堂之陣,而是率領人數不多的騎兵長途奔襲,直搗王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在癱瘓了匈奴的指揮中樞後使匈奴來不及召集重兵進行有效抵抗,進而奠定各個擊破以少勝多的勝局。三是霍去病善于選拔士兵和激勵士氣,他所率有騎兵,無論是八百人的“輕勇騎”,還是數萬騎軍,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優秀士兵,都能在他的激勵下表現出昂揚的戰意。

  霍去病到底是不是第一戰神(戰神霍去病的輝煌人生)(13)

  另外還有一點,霍去病得到了漢武帝的特别提攜,漢武帝對他的寵信超過任何大臣,這裡面固然有裙帶關系和私人感情,但最根本的還是霍去病具有一種強烈的忠君報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功,從而将封狼居胥定格為古代名将的最高榮譽。

  圖片來源于網絡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