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埃尼亞克計算機誕生于哪一年

埃尼亞克計算機誕生于哪一年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20:47:50

埃尼亞克計算機誕生于哪一年?“埃尼阿克”是人類制造的第一台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 (簡稱“ENIAC”),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研制成功 的那時,随着火炮的發展,彈道計算日益複雜,原有的一些 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一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 具為了滿足軍事需要,一些科學家、工程師通過艱苦的努力, 在當時電子技術已顯示出具有記數、計算、傳輸、存儲控制等功 能的基礎上,開始了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埃尼亞克計算機誕生于哪一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埃尼亞克計算機誕生于哪一年(龐然大物埃尼阿克)1

埃尼亞克計算機誕生于哪一年

“埃尼阿克”是人類制造的第一台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 (簡稱“ENIAC”),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研制成功 的。那時,随着火炮的發展,彈道計算日益複雜,原有的一些 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一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 具。為了滿足軍事需要,一些科學家、工程師通過艱苦的努力, 在當時電子技術已顯示出具有記數、計算、傳輸、存儲控制等功 能的基礎上,開始了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 程師莫奇利于1943年提出來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 軌道。在研究了莫奇利的設計方案以後,美國軍械部決定撥巨款 支持計算機的研制工作,并專門建立了一個由莫奇利負責的研究 小組。莫奇利組織了一支技術過硬的研究隊伍,并大膽起用年僅 24歲的埃克特擔任研究工作的總工程師,并邀請數學家格爾 斯、邏輯學家勃克斯參加。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科學家們終 于修得正果。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的賓西法尼亞大學舉行 了“埃尼阿克”的竣工典禮。這個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 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的龐然大物,作為科學家們兩年多 來辛勤工作的結果,終于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這台巨型電子計 算機共使用了1. 8萬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他器 件,總體積約90立方米,總重量高達30多噸,耗電量為140千 瓦。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 機械式的繼電器計算機快 1000倍。在當時“埃尼阿克”公開展 出時,一條炮彈的軌道隻用20秒鐘就能算出來,比炮彈曬身的 飛行速度還要快。“埃尼阿克”的存儲器是電子裝置,而不是靠 轉動的“鼓”。它能夠在一天内完成幾千萬次乘法,大約相當于 一個人用台式計算機操作40年的工作量。它是按照十進制而不 是二進制來操作的,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進制方式工作的電子 管,因此機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而在數據 輸入或輸出時再變回十進制。雖然,“埃尼阿克”最初是為了進行彈道計算而設計的專用計算機,但後來通過改變插人控制闆裡的接線方式便可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因而成為一台通用的計算機,它的一種改型機曾用于氫彈的研制。“埃尼阿克”程序采用外部插入式,每當進行一項新的計算時,都要重新連接線路。有時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的計算,要花幾小時或1-2天的時間進行線路連接準備,這是一個緻命的弱點。它的另一個弱點是存儲量太小,至多隻能存20個10位的十進制數。英國無線電工程師協會的蒙巴頓将軍把“埃尼阿克”的出現譽為“誕生了一個電子的大腦”,“電腦”的名稱由此流傳開來。

盡管“埃尼阿克”存在明顯的缺陷,但它當之無愧地是計算 機發展史上一座重要的裡程碑,是人類在發展計算技術的漫漫征 程中,到達的一個新起點。作為人類在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 一,它在人類整個文明史中的意義和地位是可以和紙張與印刷術 的發明相提并論的。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不僅是人類計算工具 發展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也是人類發明史上的最重要的事件之 一,更是人類信息交流曆史上的一座豐碑。1996年2月15日, 在“埃尼阿克”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在賓夕法尼 亞大學舉行的隆重紀念儀式上,再次按動了這台已經沉睡了40 年的龐大電子計算機的啟動電鈕,隻見“埃尼阿克”上的兩排 以準确的節奏閃爍到46,然後又閃爍到96,寓意計算機1946-1996年整整半個世紀的風雨曆程。

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至今, 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曆史時期。計算機 術作為20世紀科技革命的主流之一,第一次随着半導體技術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期,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從而使計算機的體積大大縮小,隻有電子管計算機的1/10 左右,耗電也隻有電子管計算機的1/100左右,但運算速度達 到了每秒幾萬次。第二次是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發明。1962年, 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在美國誕生,在一個隻有2. 5平方英寸的 矽片上集成了幾十個至幾百個晶體管,計算機的體積進一步縮 小,運算速度提高到了每秒幾百萬次。第三次是大規模集成電路 計算機的應用。1971年,INTEL公司的工程師們把計算機的算 術與邏輯運算電路合在一片長1/6、寬1/8英寸的矽片上,做 成了世界上第一片微處理器(INTEL4004)。在這片矽片上,相當于集成了2250隻晶體管。從此,掀起信息革命浪潮的微型電 子計算機(簡稱微機)誕生了。它的體積更小,運算速度達每秒 上億次。第四次是正在研制和開發中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 機,又叫做人工智能計算機,它将模拟人的智能,具備模式識 别、數學定理論證和自然語言理解等功能,計算機的體積更小, 運算速度更快,耗電更省,可靠性更高,使用更方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