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強薇】今年7月,英國卓瑞爾河岸天文台進入《世界遺産名錄》,填補了世界遺産名錄有關人類科技發展的空白,該遺址不僅是傳統光學天文學向無線電天文學(1940-1960年代)過渡的重要标志,還深刻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洛弗爾望遠鏡
卓瑞爾河岸天文台位于英國曼徹斯特以南約40公裡的鄉村,擁有世界上第三大可動射電望遠鏡“洛弗爾射電望遠鏡”(如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射電天文觀測台。“洛弗爾”這一名稱是為了紀念天文台的創始人伯納德·洛弗爾。卓瑞爾河岸天文台于1945年正式成立,如果單從它的“歲數”來看,是遠遠難望其他世界遺産項背的,但是,卓瑞爾河岸天文台作為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文學的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1966年,洛弗爾望遠鏡的前身“馬克I望遠鏡”追蹤了第一艘在月球上軟着陸的航天器,并且打印出了從月球傳回的照片;1968年,天文學家通過馬克I望遠鏡,确認了脈沖星的存在;1986年,科學家發現了球狀星團中的第一個脈沖星;2000年,洛弗爾望遠鏡參與了觀測美國宇航局的火星着陸器的任務……如今,卓瑞爾河岸天文台不僅繼續在天文觀測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也承擔了科普、教育等職責。現在正值暑假,天文台策劃了“小小宇航員”“望遠鏡徒步之旅”“火箭實驗室”等科普活動,吸引着英國各地的小天文迷。
根據世界遺産評選的要求,卓瑞爾河岸天文台符合多項嚴苛條件,這在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項目中并不多見:是表現人類天才創造力的傑作,展現了人類價值觀的重要交流,是一種建築、建築及技術的整體或景觀的卓越典範,呈現人類曆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以及與具有突出普遍重要意義的事件、活的傳統、觀點、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
卓瑞爾河岸天文台是英國第32個世界遺産。英國的國土面積僅有24.4萬平方公裡,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省,卻有着為數衆多、保存相對完好的世界遺産。僅倫敦一地就擁有倫敦塔、威斯敏斯特教堂、格林尼治天文台、皇家植物園“邱園”等多個世界遺産;巨石陣、坎特伯雷大教堂、愛丁堡舊城等地更是每年吸引成千上萬名遊客前往參觀。這其中自然有曆史原因,但英國人注重保護古迹,也是讓這些遺産長存的原因之一。
英國人對古迹的重視可以說已到了“苛責”的地步。在英國,任何人不得私自改變被列入“古建築”名錄房屋的外觀,裝修也需進行申報并符合各種規定。據稱,英國早在1882年便通過了第一個《古迹保護法令》,如今全國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古建築和曆史遺迹大大小小約有50萬處。一間不起眼的小茅屋,甚至一根電線杆,都可能就是一座“曆史遺迹”。
随着世界遺産名錄不斷推進,符合名錄要求的新晉“世界遺産”已越來越少,而今年卓瑞爾河岸天文台的入選為世界遺産下一步工作指出了一個新方向。科技的發展不僅深深打着曆史和時代的烙印,也将人類的發展推上了不同道路,亦是當代人類為子孫留下的寶貴遺産。未來将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産物出現在《世界遺産名錄》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