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春節習俗,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真的就是紮堆存在,比如初五迎财神,正月初七“人日”,大年初八谷子生日,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初十為“石頭節”,那正月十一又有什麼習俗呢?民間漢族傳統認為,正月十一為“子婿日”,也就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
這一天要牢記“2吃3做”,當好“嬌客”日子和和美美。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嬌客”,按理來講正月初二回娘家,這時候女婿已經到丈母娘家去過了,但正月十一又專門設置一個子婿日,足見女婿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事實上在中國的傳統民俗裡,女婿都備受嶽家的寵愛,俗稱“嬌客”,去到嶽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
很多人講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去吃剩菜,說是“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留給女婿來吃,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其實這是不對的。你隻管理直氣壯地蹭飯去,嶽父母家裡必定是好酒好肉款待你,不會拿來剩菜來忽悠你。
正月十一要做的3件大事
第一件事,去嶽父母家裡。這一天去不像正月初二,要帶着禮物回去,還要拜年,子婿日比較的随便一些,主要是一家人一起吃個飯,聊聊家常。這種習俗,主要隻在南方流行,北方的話很少看到,去了之後,你隻管開心的吃飯就可以了。
第二件大事,給莊稼過生日
正月十一也叫“莊稼會”,這一天要給莊稼過生日,農民朋友之間要互相走訪,在一起互相交流,暢談自己的種莊稼經驗,這其實也是農民對莊稼的一種特殊情感。此時又正值春耕階段,所以這天給莊稼過個生活,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很有必要。
第三件大事,拜晚年
俗語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在臘月三十之前拜的年,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也就是“破五”以後,這就叫拜晚年。一般在正月初十之前,很多人都會比較的忙,有的是因為忘記了,有的則是沒時間,此時給親友和故交拜給晚年,也不會失了禮數,相反人家也會比較的高興。
除了做好這三件事,還要吃2種食物
第一種,烙合子,烙合子的“合”與“和”諧音,吃合子寓意着日子過得和和美美,這種老傳統在北京比較多見,這個烙合子和韭菜盒子還不是一種,烙合子的餡一般都是以菠菜和小白菜各半為主,愛吃韭菜可以加一點韭青,但是不能放韭黃,在制作的時候也不用平底鍋烙,有專門的烙具。
第二種,吃米方糖,這個是潮汕地區的一種風俗,在正月十一這天,會送米方糖,它其實是慶祝家裡添了新丁,以及人們對新人的祝福。在潮汕地區“米方糖”也叫“糖方飯”,用事先炒得膨松的糯米,加上麥芽糖精制而成,再在上面撒少量的芝麻,最後切成長方塊。吃在嘴裡有糯米的味道,不是特别的甜,但是我的味道非常好。
正月十一為“子婿日”,牢記“2吃3做”,當好“嬌客”日子和和美美。朋友們,你們還知道正月十一有什麼風俗習慣嗎?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