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不能吃什麼食物? 雲南食用昆蟲農場2019年9月13日由于昆蟲具有蛋白質含量高、蛋白纖維少、營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數高、适于工廠化生産、資源豐富等特點,而成為一理想的亟待開發的食物資源,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蟋蟀不能吃什麼食物?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雲南食用昆蟲農場2019年9月13日
由于昆蟲具有蛋白質含量高、蛋白纖維少、營養成分易被人體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數高、适于工廠化生産、資源豐富等特點,而成為一理想的亟待開發的食物資源。
世界民間食用昆蟲簡介自人類出現以來,把昆蟲作為美味食品,在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就早已開始了,并且各自具有獨特的食用種類、方法和習俗。在非洲,蟋蟀是非洲坦桑尼亞、津巴布韋及博茨瓦納居民的佳肴。在歐洲,歐洲居民習慣吃蝗蟲、金龜子、螞蟻等昆蟲。在北美洲,墨西哥素有“食蟲之鄉”的美譽,食用的昆蟲多達370餘種,“紅燴龍舌蘭蚜蟲”、“墨西哥魚子醬”和“螞蟻菜”是3種最為脍炙人口的佳肴。在亞洲,日本人喜食蝗蟲、蜂幼蟲、蜂蛹、蠶蛹以及毛翅目昆蟲的幼蟲和若蟲。巴基斯坦人喜歡吃飛蛾,埃及人特别愛吃有花紋的甲蟲,阿拉伯人則把蝗蟲、蠍子和螳螂當作美食。而在中國,食蟲曆史早在3000年前的《爾雅》、《周禮》和《禮記》中就記載了蟻、蟬和蜂3種昆蟲加工後供皇帝祭祀和宴飲之用。北方人喜食蝗蟲、蠶蛹、蟬和豆天蛾幼蟲;江浙一帶人們愛吃蠶蛹;福建、兩廣一帶捕食龍虱;四川的屁班蟲、筍子蟲、油蚱蜢、偷油婆等昆蟲是美食家和酒客的最愛;台灣同胞最愛吃“香酥蟋蟀”;湘西人對炸馬蜂幼蟲感興趣。
那麼食用昆蟲對人體身體有啥益處?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尼爾森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從臨床實驗的角度來研究食用蟋蟀對人體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并将結果發表在2018年7月的《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研究發現,食用蟋蟀可有助于促進人體腸道有益細菌的繁殖,而且大量食用不僅安全,而且可以減少身體的炎症反應。
目前,在世界範圍内,大約有20億人有食用昆蟲的經曆。昆蟲為我們提供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健康脂肪,但是食用昆蟲對人體的健康益處卻研究 的較少。
昆蟲作為一種新穎的食物來源,我們需要對這種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了解更多更深。而腸道微生物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所以研究人員就研究了食用蟋蟀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蟋蟀,像其他昆蟲一樣,含有纖維,例如殼聚糖,這是一種不同于果蔬膳食纖維的多糖。而纖維作為腸道微生物的食物來源,一些纖維例如益生元可以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繁殖,研究人員設計實驗來觀察昆蟲纖維是否對腸道微生物産生影響。20位18-48年齡段的男人和女人被分為兩組,在前一個兩周,一組每天食用正常早餐,而另一組每天食用含25g蟋蟀粉的早餐。而在中間兩周過渡期,兩組人員都攝入正常不含蟋蟀粉的飲食,然後後兩周,食用正常早餐組開始每天食用含25g蟋蟀粉的早餐,而食用蟋蟀粉組開始每天食用正常早餐在實驗前,前一個兩周實驗後和後一個兩周實驗後分别采集兩組人員的血液樣品、糞便樣品和進行胃腸道問卷調查。血液樣品測定血糖、和肝功能相關的酶水平以及和炎症有關的蛋白水平。糞便樣品測定腸道微生物代謝産物、和腸道相關的炎症因子以及腸道微生物總量等指标。
研究人員發現食用蟋蟀對腸道沒啥影響或者沒啥副作用,也對腸道微生物總組成和腸道炎症沒有作用。
但是,食用蟋蟀能提高與腸道健康有關的一種代謝酶水平,也能夠降低血液中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另外食用蟋蟀可以增加腸道中雙歧杆菌屬的水平,比原來的水平高5.7倍
這些結果表明食用蟋蟀可以促進腸道健康,促進益生菌生長,降低身體炎症。但是由于招募人員較少,需要以後更多的人員參與實驗,來驗證和重複這些研究結果,從而為食用蟋蟀的健康益處提供更多更有利的證據。
雖然這隻是一個小實驗,但是這些潛在的健康益處對于我們現今的高脂高糖飲食提供了一個新的食物選擇,也為我們發展昆蟲産業和開發昆蟲相關産品提供了新的依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