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張泰源 | 責任編輯: 陳勇 | 來源: 廊坊發布
非遺蘊含着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價值。在網絡發達的今天,無論是非遺的保護還是傳承,均需要創新。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這些傳承人手中,古老的手工技藝、民間藝術有了新靈感、新活力——文化遺産正融入現代生活,創新創意也點亮了城市之光。
武保強:刺繡技藝煥發新活力
39歲的武保強出身刺繡世家,對刺繡有特殊的感情,從10歲開始跟随母親學刺繡。2007年,武保強回到妻子的老家,在安次區調河頭鄉石橋村開了“京城繡莊”,并把母親請來,一邊教授當地人刺繡手藝,一邊生産各種繡品,并于2015年成立了天置刺繡有限公司。
“刺繡作品突圍,要傳承,更要創新。”在武保國的帶領下,公司不斷推出系列創意産品。
“藝術貴在創新!這些年來,我一直在豐富刺繡内容,将刺繡元素生活化。”武保強說,與傳統刺繡不同,他的作品抽象、簡潔、文藝、現代,更生活化。從小愛好文藝的他思維靈活,總能琢磨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為适應現代人的審美,武保強與時俱進,不斷在針法、技法、材料和形式方面嘗試探索,不僅繼承傳統刺繡的特點,還找到傳統技藝與現代藝術、生活、科技的最佳結合點。他制作的耳環、手镯、旗袍、團扇等刺繡作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如今,武保強在石橋村開起了“國繡堂”“京城刺繡”等繡莊,并培養繡工,讓當地百姓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或創業。目前,僅“國繡堂”一家繡莊就在當地培養繡工200餘名,有效帶動了當地群衆就業緻富,促進了刺繡傳統文化工藝在華北地區的發展。
近兩年,武保強積極探索電商領域,陸續在抖音、快手、玩物得志等平台開了線上店鋪,各地訂單紛至沓來。現在,公司每天生産刺繡作品200多件。僅直播平台刺繡飾品一天銷售額達三四萬元。
崔繼昌:直播間的“網紅”傳承人
京東大鼓與當下熱門的直播相結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國家級非遺京東大鼓代表性創承人崔繼昌給出了他的答案。
“彈起三弦笑開顔,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直播間,京東大鼓天天唱,越唱心裡越喜歡……”每晚8時許,崔繼昌的京東大鼓《開播現挂》在抖音上線開播。
在崔繼昌的“粉絲團”中,有不少年輕人。他們在線上建起學習交流群,探讨演唱和表演的技巧。記者點開獲贊最多的短視頻,隻見崔繼昌身着長衫,一手持銅闆,一手擊鼓,演唱内容生動風趣、接地氣。如今,崔繼昌的抖音直播賬号有近6000名粉絲關注,共收獲近4.2萬次“點贊”。
“說演彈唱勸人方,心靈雞湯重口味,嬉笑怒罵皆文章,京東大鼓天天唱,民族藝術永發揚……”這曲《勸人方》是崔繼昌經常演唱的鼓曲。正如他所言,傳統的東西并非一成不變,與時俱進、紮根生活才更有蓬勃的生命力。
“用幽默诙諧的京東大鼓傳遞正能量。我隻有一個心願,就是認真演唱、好好做人,把京東大鼓傳承好、傳播好!”他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
2016年,在崔繼昌和三河市文化館的倡導下,在三河建立了京東大鼓書館,為喜愛京東大鼓的人免費提供一個練習場所,并于每周五免費為市民演出。
崔繼昌的師父董湘昆常對他說:“人比錢貴,德比藝高,德藝雙馨,吾輩目标。”崔繼昌謹遵師父教誨,在他的悉心教導下,不少學員學會了京東大鼓。學員來自各行各業,上至古稀長者,下至不足十歲的孩子,崔繼昌都認真教。
朱江:創新設計屢獲獎項
日前,2021年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工美杯”創新設計大賽評審結果出爐,我市雕漆制作技藝傳承人朱江的《青瓷雕漆茶具套》獲得銀獎,《文房用品套》獲得優秀作品獎。
“衆所周知,大漆具有耐腐蝕、耐高溫、隔熱的性能,視覺設計上不會疲勞。《青瓷雕漆茶具套》作品中,茶刀、茶鏟采用大馬士革花紋鋼,手柄采用雕漆裝飾,實用美觀。”朱江說。
朱江45歲,自幼跟随父親學習雕漆技藝,耳濡目染中,熟練掌握了雕漆這門手藝,并在傳統技藝基礎上設計新的造型和圖案。
幾年來,朱江設計的雕漆作品經常參加國内知名展會,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金獎、中國(義烏)文交會金獎等30餘個獎項。
朱江還在廊坊師範學院、河北金融學院開辦講座,讓雕漆文化走進校園。與廊坊師範美術學院開辦“雕漆工坊”,讓設計專業大學生參與設計創新雕漆作品。連續兩年,學生們設計的作品都獲得了獎項。2019年,朱江将這些年創作的雕漆藝術品進行整理,舉辦了個人展。
在朱江的雕漆生涯中,他不僅将自己定位于一名傳統技藝傳承者,而且通過自己的技藝展示雕漆文化,用自己的行動來扶持手工藝更好地傳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