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文學史上,孟浩然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和王維兩人的山水田園詩相得益彰,被後世并稱為“王孟”。
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最廣為人知的詩篇,當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還有就是一首描寫景色之美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同樣讓我們耳熟能詳,而曾經入選中學語文教材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我們更是熟知了。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這首詩的題目是《歲暮歸南山》,最知名的兩句就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在這首詩中,孟浩然把落第後苦悶傾瀉與詩篇當中,但是卻又不好當面寫玄宗的不是,一肚子的牢騷無處發作,隻能是以這種自怨自艾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面上是責怪自己,實際上卻是怨天尤人,抒發自己不得志的郁悶。而這種情感,在詩歌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了。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開篇,孟浩然引用典故,本意寫的是不要再給皇上上書了,也就是“北阙休上書”,但是實際上是為了委婉表達詩人渴望受到玄宗的賞識,“南山歸敝廬”意思順承上面的第一句,意思是讓我回到老家繼續飄然物外。這兩句反着寫自己的本意,實際上是希望以退為進。
歲暮歸南山
而後寫自己人生失意的内容,一句“不才明主棄”,體現出了詩人感情的複雜,孟浩然一向自視甚高,實際上卻是反諷當前伯樂太少,更進一步點出了自己心有大志卻懷才不遇的苦悶。而“多病故人疏”則是更為委婉的謙辭,本是别人引薦不力,卻寫自己“多病”,更體現委婉,更體現自己的世态炎涼之怨。
孟浩然可謂一生失意
年華易逝,而自己的仕途卻依然面臨困苦,這種心态下如何能不急?所以詩人的一句“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恰切地表現詩人不願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複雜感情。
對于唐代詩人來說,回歸田園是很難的選擇
随後這種苦悶一直萦繞在心,詩人愁苦難耐,所以才“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翻出來的意思是“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虛”,看似寫景,實則是為了表達自己内心的失落。
雖然寫出這首詩直接應對玄宗,但是依然沒有得到玄宗的認可,最後被放還。而孟浩然的仕途夢想,幾乎就此斷送。
孟浩然這首詩,是他千古得意之作
這首詩是孟浩然一生仕途失意的代表,不過卻成就了他的千古得意之作,也許對于他來說,這已經是最大的安慰。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