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小暑,這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預示着夏天已去了大半。
元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對應接下來的大暑,小暑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不過自此炎炎夏日拉開了大幕。
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鸷。”唐代詩人元稹在《小暑六月節》中,概括了小暑節的物候特點,詩雲: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霭,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不覺小暑就到了,大地上吹拂着滾滾熱浪,萬竹搖曳,竹林喧響,山谷幽暗,雷聲隆隆,大雨要來了。久雨之後,窗戶上青霧袅袅,石台上青苔斑斑。因地面濕熱,高空清涼,老鷹帶着幼鷹飛離地面,在高空上學習翺翔;蟋蟀從野地裡悄悄飛進小院裡,躲到牆角下,夜晚紮紮彈琴,似乎在催促人們到房間來躲避高溫。
小暑即為“小熱”,不似大暑裡的三伏天,熱得讓人受不了,小暑的熱恰恰好,輕搖羅扇,慢撫瑤琴,聽鳥語蟬鳴,賞竹風荷香,優哉遊哉也!唐代詩人孟浩然坐在南亭下乘涼,不由想起了遠方的友人,賦詩曰: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夏日南亭懷辛大》
太陽落山了,月兒從池塘那方升起來,詩人散開發髻,推開小窗,卧在小竹床上納涼,荷塘上的清風送來縷縷馨香,竹林裡的露水滴答作響。想撫琴彈曲,可恐怕沒有知音,詩人懷想着老朋友,靜等在中夜的幽夢裡重逢。
北宋詞人秦觀向以婉約之風馳名于世,這婉約裡也有小清涼小清新,這首《納涼》詩就頗有韻味: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詩人在天氣開始熱的時候,拄着拐杖去尋涼,小橋旁、柳蔭下,擺上一張矮床卧看風景。月明之夜,漁船上笛聲漸起,萦繞不絕。晚風初定,小池中的白蓮花盛開了,随風送來陣陣幽香,令詩人心曠神怡。
那個“我愛陶淵明,愛酒不愛官”的宋金詩人龐鑄也喜愛小暑的這份“小熱”,他在《喜夏》中吟道: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薦枕,黃妳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晚窗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詩中的“青奴”,又名“竹夫人”,是一種竹編帶網眼的取涼寝具。“黃妳”指書卷。詩人一點兒也不懼怕小暑天,深居簡出悠哉哉。他枕着“竹夫人”,翻閱黃卷書,聽鳥語聞雨聲,觀青竹嗅荷香,倦了就到小院裡轉一轉,何其快哉!
清乾隆年間以孝道聞名的文人喬遠炳歸鄉奉母,對故鄉的小暑天更有情懷,他在《夏日》詩中寫道:
薰風愠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
斷續蟬聲傳遠樹,呢喃燕語倚雕梁。
眠攤薤簟千紋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無煩珍重碧筒嘗。
薰薰夏風悠悠吹起,吹來了淡淡涼意,小暑時節讓人神清氣爽。聽着遠處高樹上此起彼伏的蟬聲,望着屋檐下飛進飛出呢喃的燕子,心情格外美麗。詩人躺在帶有細密紋理的竹席上,滑爽透身,像潤染了薤露似的清涼。他聞着一院子的花香,吃着可口的雪藕冰桃,飲着用新鮮荷葉盛着的美酒——這剛剛好的小暑天,真是太惬意了。
小暑節氣,最妙的是抛卻功名利祿,做個有閑人,吃瓜、喝茶。《明詞彙編》裡有首小詞《前調·野老家》,說得極妙: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
炎蒸窗牖氣初剛。
無計遣茲長晝也,茗碗爐香。
深院一垂楊。
又鬧鳴螀。簿書堆案使人忙。
何不歸與湖水上,做個漁郎。
吃瓜飲茶,消夏避暑,在炎熱中安心靜神,甚好!耳聽着垂楊中蟬鳴聲聲,眼看着書案上的公文簿書,與其整日忙于世俗雜務,不如做個打漁郎,逍遙自在,無憂無慮。可真能放得開、抛得下,做個打漁郎嗎?想想而已,不過,想想那清逸與輕惬也是很美的。
小暑節正逢農曆六月六前後,六月初六日,民間稱為“曬衣節”。農諺雲:“六月六,家家曬紅綠。”“六月六,家家曬龍袍。”每逢這日,人們翻箱倒櫃,取出花花綠綠的衣物,扯上繩子,挂在太陽底下曝曬,據說此日晾曬後,可以避免被蟲蛀、不返潮。
書香人家也會在這天曬書畫,稱之為“曬書節”。據傳,這與“清詞三大家”之一的朱彜尊有關。滿腹經綸的朱彜尊懷才不遇,某年六月初六這天,他在康熙微服私訪必經之地,袒肚露胸曬太陽,如願以償,被康熙皇帝發現,問之,答曰:“我一肚子學問派不上用場,快發黴了,今天曬一曬!”後被啟用,授為翰林院檢讨,負責撰修明史。此後,讀書人都要在這一天曬詩書、曬字畫,相沿成節。
清代乾嘉年間學者潘奕隽作有《六月六日曬書詩》,詩曰:
三伏乘朝爽,閑庭散舊編。
如遊千載上,與結半生緣。
讀喜年非耋,題驚歲又遷。
呼兒勤檢點,家世隻青氈。
臨近三伏天,趁着涼爽,詩人将書搬到院子裡,一卷卷散開晾曬。小心翼翼翻展書卷,仿佛在這萬千書海裡暢遊一番。詩人半生與書結緣,現在老了,愛書讀書的喜好一點沒有改變。今年又去了一半,他呼喚孩子們一起曬書,稱雖是清貧之家,也要傳承“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的家風啊!
小暑來了,熱度剛剛好,不論搖扇撫琴,聽蟬賞荷,吃瓜品茗,讀書曬書,追風逐月尋清涼,都是一種惬意快樂的生活。心若安靜,浮躁盡退,越簡單越快樂!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