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我期望從大學得到什麼

我期望從大學得到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8 03:11:13

安靜的化學樓實驗室裡,孫興文身着白大褂,戴着厚實的護目鏡,放輕腳步從學生身邊走過,偶爾停下來對實驗操作進行指正。從2007年任教開始,孫興文在化學樓的幾個實驗室裡穿梭,度過了數不清多少個這樣的日子。

我期望從大學得到什麼(我希望培養出帶)1

孫興文指導學生實驗

剛剛過去的第38個教師節裡,孫興文憑借在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方面的卓越貢獻,被評選為“鐘揚式”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過硬本領。”這是孫興文對“鐘揚式”好老師标準的诠釋,也是他在任職過程中對自己的規誡。

我期望從大學得到什麼(我希望培養出帶)2

課堂要傳遞知識,更要創造智慧

9月13日傍晚,初秋校園裡狂風裹挾着細雨,孫興文《化學與中國文明》的課堂裡座無虛席。離上課還有10分鐘,孫興文匆匆走進教室,熟練地設置好課件,為受疫情影響無法來到線下課堂的學生調試好錄制設備。鈴聲準時響起,孫興文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情緒高昂、聲音洪亮:“同學們好,歡迎各位,現在我們開始上課。”

十多年前,當時化學系的教學副主任高翔聯系孫興文,希望他着手開設一門講授中國文明裡的化學的通識課程,孫興文沒多想答應了下來,現在他笑稱當初的這個決定是“無知者無畏”,“備課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

《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傳統文獻、渑池之會一類的曆史故事,都是孫興文信手拈來的講課素材。他旁征博引各類民間傳說和生活物件豐富課堂。“我教這門課後,就特别愛看雜書。”孫興文向學生們打趣道。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了呈現盡可能完美的課堂,這看似輕松的一句話背後,是積年累月的苦功。

不同于自己熟悉的有機化學領域,通識課程是以化學為隐線向學生介紹中國文明,很多不确定的内容需要查證。孫興文還曾就備課過程中遇到的不太了解的古文字去請教中文系的段懷清教授。“要給學生講清楚文物背後的知識,不能純粹講化學理論,更要傳授文物所蘊含的文化,這是這門課設置的初衷。”孫興文說。

入職的15年裡,孫興文每年進行不少于240學時的教學工作,先後承擔15門課程的講授,長期的教學實踐使他明白,課堂的搭建是一項不斷沉澱的長期項目。孫興文談到:“我反對照着課件讀知識點這種填鴨式教育,課堂不該是這樣的。”孫興文在意的是,剝離了分數和作業,學生在未來的某天回想這門課程時,能夠留下什麼東西,“當學生通過回憶我的課堂内容幫助他們理解和解決生活問題時,說明我留下來的就是化學思維,是智慧。”

我期望從大學得到什麼(我希望培養出帶)3

孫興文講授白瓷裡的化學知識

有學生曾和孫興文分享自己正在看的電視劇。學生偶然發現影片裡的白瓷有化學常識性錯誤,便一幀一幀截圖給孫興文,向他請教。“我一看,确實不對。”孫興文笑着回憶,“這是把課堂知識内化為個人智慧用到生活中去了。”那次交流恰好就是孫興文向往的最理想的教育成果。正如他常說的:“我想要帶給同學們的是一種有邏輯的化學思維,即使不懂,有思維也不會貿然下結論。”

伴着風雨聲,孫興文這節《化學與中國文明》準時在鈴聲響起時結束。雖然宣布下課,但孫興文和學生們都不着急離開課堂。講台上的孫興文被一群好奇、求知的年輕面龐簇擁起來,一個又一個刨根問底的問題從課堂、從生活而來,連綴成孫興文想要為學生鋪就的智慧之路。

理科教師也要有人文情懷和曆史視野

閑暇時光裡,孫興文的第一愛好是逛博物館。談起博物館,孫興文連表情都變得生動:“博物館的擺設是很有意思的,在有限的空間内将文物按照人類進程擺放,你能很清晰地看到曆史和文明發展留給我們的璀璨遺産。”而将這些遺産的意義和智慧溶在課堂教學裡傳遞給學生,是超越理論知識的育人工程,也是孫興文作為教師給自己立下的使命。

“我希望培養出帶‘煙火氣’的學生,複旦學子應該是帶有人文情懷的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他說。

在孫興文看來,博物館裡陳列的曆史記憶是傳遞智慧炬火的接力棒,有豐厚的教育意味。除了枯燥的化學理論,孫興文更想向學生傳遞人生的道理,教會他們用辯證思維看問題,“不是每件事都能達到它最初的目标,但往某個方向持續思考和實踐,智慧最終是會開花結果的。”

2018年6月13日,複旦大學舉行課程思政建設現場交流推進會。推進會上,孫興文講授的《有機化學》結合學科專業特色,将思政之“鹽”溶入教育之“湯”,得到聽課師生的一緻好評。在這堂《有機化學》課上,孫興文調動寬闊的曆史視野,從18世紀至19世紀外國科學家制備單質氟的探索,講到上世紀投身國防建設的科學家事迹,不僅講授專業知識,更有對求真求實科學精神和科研工作者理想責任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們思考良多。

我期望從大學得到什麼(我希望培養出帶)4

孫興文為學生授課

“在孫老師的課上,我收獲了責任與擔當、理想與抱負。”化學系學生郭子興對孫興文的課堂頗有感悟。他說,孫興文常在課堂上征引古今中外優秀化學家的卓越成果,邀學生們見證科研前輩們開創的科研道路,鼓勵運用所學繼續在這條道路上躬耕,“孫老師用自己的思想與熱血,引導學生在仰望星空的同時腳踏大地,樹立起堅定的人生理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正是自身懷有一顆赤誠的心,滿溢着人文情懷和曆史視野,孫興文才能在課堂上,春風化雨般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前路漫漫,求索教師理想

孫興文至今還記得剛入職複旦的那個夏天,自己懷揣着進入教師行業的興奮,仰望複旦熠熠的星光,立志在這裡踐行自己“成為優秀人民教師”的理想。

2008年7月,孫興文擔任2007級化學系本科生輔導員。和98個優秀複旦學子一起成長的三年,至今仍是孫興文最珍貴的回憶。2009年暑假,孫興文以輔導員身份和7位學生一起去陳家壩小學支教,震後的陳家壩居住環境不太好,孫興文每晚隻能住在臨時闆房裡,但和學生們并肩工作,讓孫興文更深刻體會了言傳身教的意義,“和學生組成團隊,為震後的人民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讓我們都收獲了成長。”擔任輔導員工作的經曆,讓孫興文從博士畢業後才踏入複旦的“陌生人”,真正蛻變成為複旦人。

我期望從大學得到什麼(我希望培養出帶)5

孫興文與化學樓的合影(右四)

疫情期間,教學方式發生大調整,但學生們積極的反饋給孫興文提高課堂質量的精神力量,他說,“同學們的肯定讓我有了信心和勇氣,讓我更堅定地想要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

被評選為今年的“鐘揚式”好老師,孫興文在感到榮幸的同時也體會到身上擔子沉甸甸的重量:“我想向鐘揚老師緻敬,他言為士則,行為世範,他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不畏艱難追求科學真理、嘔心瀝血為國育才,都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他是複旦的驕傲,更是我們教師的豐碑。”

三尺講台是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孫興文時刻提醒自己: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組 稿

校融媒體中心

文 字

張菲垭

攝 影

受訪者供圖

責 編

李斯嘉

編 輯

邱潔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