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起來麻煩的繁體字?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符号之一,其傳承與發展一直備受關注日前,針對《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複,提出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并指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有法可依,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寫起來麻煩的繁體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符号之一,其傳承與發展一直備受關注。日前,針對《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複,提出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并指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有法可依。
●本報記者 丘佳溢
實 習 生 李烜娴
教育部: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
“簡化漢字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于文化傳承”“關于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 ……針對提案中提出的問題,教育部作出了相關答複。
教育部在公開答複中介紹了簡化漢字的由來,并說明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有法可依。至于繁體字教育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有所體現。
關于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于文化傳承”問題,教育部表示,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作為工具,應當便于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現行簡化字即是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通過搜集、整理、篩選千百年來在民間通行的簡體字,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确定簡化字體并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後确定的,具有曆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衆基礎。
此外,教育部還表示,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
關于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提出,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的有關内容。經典閱讀方面,教育部積極推動中小學經典閱讀,青少年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會接觸繁體字文本,認識繁體字。在書法教育方面,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教基二﹝2013﹞1号),明确書法教學中文字的使用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有關規定,硬筆教學應使用規範漢字,毛筆臨帖要以經典碑帖為範本”,經典碑帖中也會涉及繁體字。
走訪:對繁體字“識可以、學不必”
雖然教育部對《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作出了答複,但是整個答複中并沒有直接正面回應是否開展識讀教育。面對是否開展繁體字識讀教育的問題,我市家長有何反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家長持反對意見,認為這與教育部提倡的“減負”教育背道而馳。但也有一些家長認為此舉能提升孩子的文化素養,加深孩子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我不贊成。”學生家長張淼說,“孩子日常的學習負擔已經很重了,教育部門也提倡給孩子減負,現階段再開設繁體字教學隻會增添學生的負擔。更何況我們很多人即使沒有學習過繁體字,也能認識不少繁體字。”
一些家長則認為開展繁體字教學對孩子的成長有益。“學習繁體字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傳承中華文化。”陳欣怡的女兒目前就讀初二,她認為可以通過适量增加繁體字讀物、每周開設一次繁體字課程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繁體字教育。
記者就此采訪了教育界人士,多位教育界專家指出,漢字從甲骨文開始就不斷被簡化,簡化的過程也促進了漢字的傳播,且每種字體都有它獨特的藝術美,都能夠反映我國的漢字文化,不必執着于繁體字教學。他們建議将繁體字教育作為一項興趣課程,為愛好繁體字的學生提供平台去了解接觸,通過這種方式去傳承和發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