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下大雪了!
受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天氣,其中河南成為此輪大雪中心,當地已經發布暴雪黃色預警。
冬天下雪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反常的是,此次下的雪花竟然和常見的雪并不一樣,并不是常見的六邊形雪花,而是長條形雪花,仔細看會發現這非常像大米,還有人說像是味精,像椰蓉,就是不像雪花。
這種反常的雪花形狀,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有人表示,這難道是天上下大米了?還有人表示:這是傳說中的“羅面雪”,也就是用羅(當地篩東西用的工具)篩過的雪,在民間諺語中有“天降羅面雪,一下下半月”的說法。
那這次出現的“大米狀雪花”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會是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嗎?
雪花的形狀
自然界中不存在一模一樣的樹葉,也不存在一模一樣的雪花,雖然雪花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在顯微鏡下它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長相。
如果你仔細觀察雪花,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雪花,都有一個共同點:核心部分是六角形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都有這樣類似的結構呢?
我們都知道,冰其實就是固态的水,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而水分子當中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其中,氫原子是由1個氫原子核和1個電子構成,氧原子是由1個氧原子核和8個電子構成。
初中化學課上也告訴我們,一般來說,原子外圍的電子排布要想穩定,第一層是需要2個電子,第二次需要8個電子。仔細一看,我們就會發現,氫原子核外隻有1個電子,氧原子核外第二層是6個電子,都屬于不太穩定的狀态。
所以,它們要結合,其實就是2個氫原子提供出2個電子,和1個氧原子提供出6個電子,一起共用。這時就可以讓氫原子核外第一層确保有2個電子,氧原子核外第二層确保有8個電子,形成穩定的化學鍵。
不過,氧原子屬于比較強勢的,氫原子比較弱勢,氫原子提供的2個電子會更加偏向于氧原子核,所以2個氫原子核和1個氧原子的配對就不是完全呈現電中性的。這就使得1個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帶有微弱的負電性,而氫原子帶有微弱的正電性。
而我們都知道,物質當中是有一堆的水分子,其中的氧原子都帶微弱的負電性,氫原子都帶微弱的正電性。根據異性相吸,于是氧原子其他的電子也會找氫原子勾搭,最終水分子就會朝着4個不同的方向發展,5個一組,形成一個類四面體的形态。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納悶,這也不像六角形呀?
還是那個道理,這是一堆水分子,不隻是5個水分子,也就是說,會有很多“5個一組”,它們也會相互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像六棱柱的晶體、
這也被我們稱為:六方晶系,也叫作:六角晶系。
根據氣候條件的不同,這種結構可以向空間的4個軸線方向去發展,最終形成不同的結構,其中1個是縱向軸(主軸),3個是橫向軸(輔軸)。
所以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往橫向軸(輔軸)發展的機會要比縱向軸(主軸)更多,所以絕大多數的雪花才會朝着六個角的方向去延伸,這才使得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雪花的核心部分是六角形。
這六個角的角平分線畫出來後會構成三條軸,其實就是3個橫向軸(輔軸)。那羅面雪是怎麼回事呢?看起來似乎也沒有那麼像普通的“六角形”雪。
羅面雪雖然雪一般來說,大概率會往三個橫向軸去發展,但這并不意味着它隻會這樣。隻要條件合适,它也确實可以往縱向去發展。那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呢?
答案是:合适的溫度。一般來說,往三個橫向軸發展的合适溫度大概是0度~零下4度,以及零下10度到零下22度。這時候的雪花基本上都是“六角形”的雪。但如果溫度低于零下十度,高于零下22度,此時的雪花就會往縱向軸上發展,形成細細長長的形狀,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像針狀,像大米,像味精的雪花。
可能很多人也會發現,即便是在“溫度低于零下十度,高于零下22度”的情況下,也未必真的就是羅面雪,那問題出在了哪裡?
實際上,這是形成羅面雪的核心溫度條件,如果溫度都不是這樣,就很難形成羅面雪。但與此同時,雪花形狀的形成,還和雲中的水汽含量,氣流的變化有關,任何的一些因素的改變,都有可能導緻雪花形狀發生變化。尤其是水汽含量也會劇烈地影響雪花的性狀。
這才使得即便是在“溫度低于零下十度,高于零下22度”,也未必出現羅面雪。
是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嗎?
如果是别的地方出現大雪,可能會帶來災害,但在冬小麥生長區域,瑞雪确實有利于冬小麥的生長。
這是因為雪花蓬松多孔,能夠保暖,保護冬小麥的根系不受凍傷;另外瑞雪又能夠保持土壤墒情,有利于冬小麥的生長。
雪花融化時,又會吸收熱量,使得土壤溫度降低,此時又會凍死一批土壤中的昆蟲和蟲卵,相當于天然的殺蟲劑,因此在冬小麥生長區域,才有“瑞雪兆豐年”的說法。
#河南##雪##羅面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喵:請你們不要強奸我的靈魂!
,
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