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之後的柿子如果能保存到現在的,除了放在冰庫裡面冷藏,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做成柿子餅了。
提起這種充滿家鄉味道和童年記憶的水果餅,很多人都禁不住想起那甜甜的美味,但是,您是不是已經好久沒有品嘗過了呢?您是否知道這種餅最開始是作為中藥的呢?
《本草綱目》中稱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因為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
柿餅作為藥用源自元代著名藥學著作《日用本草》,有白柿、烏柿兩種。由于柿餅的做法不同所以性味也不相同,功效也有差别。所以梁代名醫陶弘景其所著的《名醫别錄》中記載:“火柿主煞毒。療金瘡,火瘡,生肉止痛。”又說:“烏柿,火熏者斷下,又療狗齧瘡。”《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柿餅用太陽曬幹和用火熏幹的不同作用:“日幹者溫補,多食去面皯(皮膚黧黑枯槁),除腹中宿血;火幹者,人服藥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許立止。”
【古籍複方】
1、治痰嗽帶血:青州大柿餅,飯上蒸熟,批開,每用一枚,摻真青黛一錢。卧時食之,薄荷湯下。(《丹溪纂要》)
2、治咳嗽吐痰:幹柿燒灰存性,蜜丸,滾水下。(《滇南本草》)
3、熱淋澀痛:幹柿、燈心等分。水煎日飲。(《本草綱目》)
4、治血淋:幹柿,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服。(《世醫得效方》柿焚散)
(圖片來源于網絡,藥用請遵醫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