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深晚記者(左一)在布吉街道核酸采樣點穿上防護服參與核酸采樣輔助工作。 深圳晚報記者 羅明 攝
深圳晚報記者 羅明 實習生 林睿
手部消毒後,摘下防護面罩,從帽子開始卷着防護服一點點脫下,厚厚的面料内裡,被包裹着的熱氣慢慢地冒出來,貼身的衣服早已浸濕……這樣的經曆,對于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早已習慣。但這對常人來說,穿上防護服工作是難以想象的艱辛。6月8日上午,深晚記者來到龍崗區布吉街道辦事處核酸采樣點,親身體驗穿着防護服與核酸采樣人員一起工作。
10時許,深晚記者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始穿上防護裝備。專業的醫用N95口罩,保證了安全與密閉性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呼吸有些不适。“這是最高規格的防護服,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深晚記者接過防護服,從腳開始穿起,防護服面料帶來的悶熱感迅速開始包裹身體。戴上頭套、手套與鞋套,将面屏牢牢地固定在頭上,深晚記者便已全副武裝,感覺身上多了一份重量,是防護服的重量,更是責任的重量。
深晚記者穿着防護服,在室外輔助志願者掃碼、引導群衆,無論是走路移動或是坐下,都感到行動不便,動作笨拙。幾分鐘後,深晚記者已感到汗水慢慢浸濕衣衫,渾身上下不自在。與此同時,呼吸困難的感覺越來越明顯,總有想伸手掀開口罩透口氣的欲望。現場雖有電風扇,但在防護服的包裹下,風扇的降溫效果并不明顯。
随後,深晚記者輔助核酸采樣工作,以10人為單位,為醫務人員準備采樣用的棉簽,以流水線的方式保證核酸采樣的效率。由于防護服阻隔聲音,在與市民交談過程中,需要提高說話的聲音,同時輔以肢體語言保證交流。醫務人員已連續工作3個小時,由于風扇無法降溫,需要在背部、脖頸處噴淋酒精來緩解悶熱,每過10分鐘就需要一次降溫。
現場有媽媽抱着一歲多的孩子來做核酸采樣,看到長長的棉簽,孩子有些害怕,不願意張嘴,采樣人員耐心引導,“寶貝最棒,你最勇敢。”在悉心的引導與鼓勵下,孩子張開小嘴,沒有哭鬧。整個排隊現場,現場秩序井然。
12時許,上午的核酸采樣工作結束,深晚記者感覺穿上防護服後,時間過得很慢。經過清點,一個醫務人員上午便采集了600人的核酸樣本。在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文景社康中心護士鐘笑瑜的指導下,深晚記者小心翼翼地脫下防護服,從頭到腳,有序而緩慢。此時,深晚記者的上衣早已濕透,熱氣從衣服中冒出,手臂和面部均有被勒出的痕迹,兩隻手已經濕潤、起皺。“為了方便工作,早上很少喝水,主要擔心中途忍不住要去上廁所。”鐘笑瑜笑着說。脫下防護服後,隻見她一口氣喝完一瓶水,中午簡單休憩之後,她還要繼續完成下午的核酸采樣工作。
按照正常的工作安排,直到23時許,鐘笑瑜回到社康中心做好當天核酸采樣的數據分類、報表等工作,一天的工作才算全部做完。
作者:羅明
來源: 深圳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