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詞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04:13:34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詞?新華社重慶10月12日電 題: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詞(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1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詞

新華社重慶10月12日電 題: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華社記者黎華玲、張琴、陳舒

紅日西薄,金色的田野上一片寂靜。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北鬥村北鬥山下,耕作的人們從田間地頭走出,扛着鋤頭,拎着圓号、長号等樂器,朝着山間的小樹林走去。号聲、鼓聲、镲聲從山林中傳出,明朗而銳利。

不識樂譜的農民就這樣組建起一支交響樂團,從小樹林吹到大舞台,甚至來到了北京音樂廳和國家大劇院,和國家交響樂團的專業演奏家們同台演出。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農民們最早合奏的樂曲,每一個音符都是四年多來他們追尋夢想的真實寫照。對這些農民樂手來說,無論是在鄉間小路,還是在金碧輝煌的演奏大廳,當他們拿起手中的樂器時,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田園交響曲:農民們的改變都緣于交響樂

給自家長勢喜人的一畝三分地澆完水,身穿棉布杉、勞保褲、踩着拖鞋的張玉福坐在田埂上,将身旁盒子裡的小号取出來,用衣角仔細擦拭,深吸一口試了試音。“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熟悉的旋律回蕩在田間。

年近半百的張玉福本是村裡有名的“牌搭子”,不做農活的時間基本都耗在麻将、撲克上。“以前想找我就聽麻将聲,現在要找我聽小号聲。”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說。

37歲的李偉也是小号手,曾經沉默寡言少朋友的他,通過音樂變得開朗許多。山雲薄暮時,李偉拿着小号朝山間的小樹林走去,遇到鄉親時會主動打招呼。他站在山頭,吹起小号,遠方是氤氲暮色中的綿綿山巒,眼前是綠油油的農田,身後是郁郁蔥蔥的樹林。

他們的改變,都緣于交響樂。

七十多年前,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就出生在迎龍鎮。2010年,在施光南逝世20周年之際,國家交響樂團決定在迎龍鎮建立基層文化聯系點,并贈予了大号、小号、長号等5件銅管樂器。次年,國家交響樂團重訪迎龍鎮,卻發現櫃子中的樂器都快生鏽了,便決定從村民中招學員并免費教學。

沒聽過交響樂的農民大伯、大嬸們圖個稀奇,有30多人報名。

國家交響樂團的老師們每年到鎮上教學一次,平時的教學則由唐世勇負責。唐世勇是迎龍鎮鎮政府工作人員,轉業前在東海艦隊吹奏薩克斯。2012年初,“北鬥村農民銅管樂隊”成立。第一天上課,隊員們大多數連響聲都吹不出,唐世勇暗暗擔心樂隊會“黃”。

“完全不會,我以前還跳壩壩舞,踩得到節奏,算是好的了。”65歲的楊孝榮是樂隊隊長,負責大鼓演奏。他告訴記者,樂隊才開始練習的時候,常常被村民嘲笑是“黃牛叫”。

随後,村民先後離開,樂隊成員從最初30名減少到7名:楊孝榮、張玉福、李偉、雷朝忠、李華琴、趙敏、周永淑。他們的平均年齡超過了50歲。

喜歡大号渾厚、沉穩聲音的雷朝忠算是有點音樂“天賦”的,但因為孩子上學需要錢,不得不離開樂隊到城裡做裝修工。2014年初,雷朝忠重回樂隊,每天都比别人多練習一小時。

為了不影響村民,農民樂手們常常相約到北鬥山腳的小樹林裡去練習吹奏。因為人手不夠,楊孝榮用綢子将镲綁在鼓上,右手打鼓,左手打镲。怕氣息不平,李華琴、趙敏等人不停地練習吹奏,嘴巴腫得連飯也吃不下,卻再也沒人放棄。

目前,農民管樂隊演出隊員有17人,後備力量已發展到40人左右。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這群農民奏出了美妙的交響樂。

英雄交響曲:來自重慶農村的“藝術家”登上大舞台

2014年3月10日晚,“北鬥村農民銅管樂隊”首次亮相國家級舞台。他們走進北京音樂廳,為上千名觀衆吹奏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走在大路上》《走向複興》三首曲目。這距離他們首次公開演出僅僅一年。

為了這次演出,他們随時随地練指法、練氣息、背簡譜。老隊長楊孝榮說:“我們都沒啥文化,學曲目就靠死記硬背。種地時背,做飯時背,走路時背,甚至上廁所都在默背,比學生娃娃複習考試還用功呢!”

北京音樂廳觀衆席上,大家和着樂曲的節奏,拍着手,發出忘情的歡呼。年逾花甲的老人,拄着拐棍走近舞台,隻為清楚地看一眼這些來自重慶農村的“藝術家”。

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演着幹活、吃飯、睡覺三部曲的中國農民,如今手持樂器,站在大舞台上,面對上千名觀衆,演奏着慷慨激昂的銅管樂。這場景,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42歲的趙敏緊緊地握着手中的長号,身體有些顫抖。“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居然成真的了!”回憶起第一次進京演出,她至今仍難掩激動之情,兩眼泛着淚光。

對雷朝忠來說,第一次進京演出更是意義非凡。坐火車到北京的途中,隊友們用長号、小号等樂器吹奏了一曲《生日快樂》,陪伴他度過了41歲的生日。火車上的人們圍了過來,熱烈鼓掌,還有列車員好奇地問:“你們是不是在拍電影?”

時隔一年半,這支農民交響樂團又登上了國家大劇院舞台,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獨立演奏了《八月桂花香》等曲目。這是他們第一次從齊奏變成多聲部合奏。“太意外了!很感動!當初成立樂隊隻是想讓農民們娛樂一下,沒想到這些音樂已融入了他們的生活。”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大為稱贊。

演出之前,由于找不到練習場地,隊員們到公園裡戰戰兢兢地練,生怕被人轟出去。演出當天,由于皮鞋不合腳,他們拎着鞋光着腳走了幾公裡趕到大劇院。“那種對夢想的渴望,太強烈了!”唐世勇說。

迎龍鎮的村民們炸鍋了,他們驚奇地從電視裡看到了曾經的“黃牛叫樂隊”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台,隊員們一夜間成了迎龍鎮乃至整個重慶的“英雄”。

65歲的謝永東一開始并不看好這支農民樂隊。“我以前老思想,認為農民就該種地、賣菜,還想玩交響樂,完全是白日做夢。”樂隊從北京回到鎮上後,謝永東馬上申請加入樂隊,想學習吹号。

命運交響曲:我不放棄,你也不要放棄

下午5時許,天空飄起了細雨。37歲的李偉默默地從櫃子頂端一塊被裹得嚴嚴實實的白棉布裡,拿出一把锃亮的小号,徑直向山頭的樹林裡走去。不久,樹林深處就傳來一陣清脆的号聲。

李偉家的院壩裡,70多歲的父母親聽見号聲就搖起了頭。“現在土地被征了,他不出去打工,還沒娶媳婦,以後日子可咋過?”母親趙學蘭緊鎖眉頭。

李偉家住一棟低矮的磚瓦房,父母每個月僅有三百元左右的社保。李偉原來在城裡打工每個月收入三四千元,卻因為樂隊的事回到村裡。天氣涼快時,樂隊每周排練三次,每次由鎮裡給每名隊員補貼50元;天氣一熱,排練一周一次,一個月補貼不到200元。

不過,這些都動搖不了李偉的決心。他一元錢一元錢地攢着,在網上淘二手樂器。小号用白棉布裡三層外三層包裹着放在櫃子最高處,生怕重慶潮濕的天氣損毀他的“好朋友”。練習吹号被鄰居嫌吵,他就走到遠遠的半山坡上。

張玉福的音樂夢也遭到了家人的反對。老婆嫌他吹号影響掙錢,常常吵架,兩口子差點離婚。失落時,他跑進樹林裡吹号。有人覺得他“腦殼有包”。

追尋音樂夢的道路對這些農民來說異常艱辛。“希望自己能堅守住這個夢想!我不放棄,你也不要放棄。”張玉福和李偉握緊了手中的小号,互相鼓勵。

作為“北鬥村農民銅管樂隊”的教練加指揮,唐世勇不管刮風下雨、酷暑寒冬,每周都會從鎮上趕幾公裡路到村活動室輔導隊員。從長音練習開始,整音節、指法、五線譜等基礎知識,一樣樣地教。“很難,零基礎。我覺得他們很了不起,這就已經足夠了。”他動情地說。

北鬥村,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莊。張玉福、李偉、雷朝忠等,一個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他們,仰起下颌,吹響了高雅的交響樂,也吹響了逐夢人生的強音。追尋夢想的路上總有荊棘和坎坷,也充滿了希望和失望。但是,走在這樣的路上,怎能不讓人心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