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人生三大情:親情、愛情和友情。其中,即使想扔都扔不掉的是親情,可能一生等不到的是愛情,不經意間可能就得到或失去的是友情。
“三大情”今天隻說友情,所以,親情和愛情隻能委屈一下了。
在這個世界上,你可能醫生都不會有愛情,但友情一定會有的。除非你獨自生活在渺無人煙的大沙漠中間,否則,隻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友誼。秦桧還有三個好朋友呢,何況你。
關于友誼,名人也多有高論。培根曾說:“隻要你想想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務是不能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誼有多少益處了。”
因此,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朋友。讀書時,會有同學發展為友情;工作後會有同事發展為友情;退休後會有牌友發展為友情。總之一句話,隻要活着,每個人就和友情不可剝離。
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友情好像也有保質期,有的一輩子,有的三五年,有的可能幾個月就發生變化了。究其原因,是友誼的某一方功利性太強,或者下面兩種情況,友誼的小船才說翻就翻的。
第一種是求全責備,要求苛刻,對朋友做的任何事情都吹毛求疵。
近讀“研究唐代科舉制度最重要的基本典籍之一”《唐摭言》,其中一個小故事覺得很有意思。
唐憲宗年間,長安城有一個和尚很善詩文,比詩文更擅長的,是挑别人詩文中的毛病。尤其是某人寫詩借鑒了前人的語言或内容,他必定引經據典,給予批判,大有“老子就是天下第一判官”的架勢。
詩人張籍看不慣他這種惡毒的批評方式,有一日就拿了一首自己剛寫的詩句“長因送人處,憶得别家時”去找和尚,讓他鑒别和前人有無瓜葛。和尚不是善茬,還真是飽讀詩書,隻看了一眼就随口吟誦道,“見他桃李發,思憶後園春。”
張籍聽完,忍不住大笑,然後搖搖頭,拂袖而去。
他這才明白,這和尚就是閑的沒事幹,雞蛋裡挑骨頭。如果這樣都算抄襲,那世上真沒有一篇所謂的原創了。即使《紅樓夢》這樣偉大的作品,其中也有多首詩歌借鑒了别人的作品。
如林黛玉的《題帕三絕》,其一為: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抛卻為誰?
尺幅鲛绡勞解贈,教人焉得不傷悲!
此詩,明顯是套用了明末李香君的《訣别口占》:
眼空蓄淚淚空流,苦苦相思卻為誰?
自诩豪情今變節,轉眼無目更添悲!
如果以此推斷,那《紅樓夢》豈不是要從“四大名著”中騰空出來,給别的更好的作品?
如此苛責,分明就是沒事找事的吹毛求疵。
放到朋友之間的友誼上更是如此。如果你身邊有個這樣的朋友,你就會感到被淩遲的痛苦。
第二種是不知感恩,對于朋友的幫助不僅不感謝,還會找理由說是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一個美國人開車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但到了那裡才發現,車位很緊張。如果到下一個停車場,走回來要半個多小時,就影響開會了。于是,他心中默念:“上帝,如果你能在二分鐘内給我找到一個車位,我發誓從此戒賭、吃素、與情人斷絕往來,并且每個星期天都帶家人上教堂做禮拜。”
話音剛落,美國人就看到密密麻麻的車輛之間,一輛車開了出來,美國人口念“感謝上帝”,然後将車挺好。下車的一瞬,美國人高聲說:“上帝,您無須為我找車位了,我自己找到一個!”然後,心情愉快地走向會場。
嘴裡剛說完“感謝上帝”,随即就撇開和上帝的關系,這類人就屬于不懂感恩的人。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為什麼這類人明知道是别人的幫助,卻不知道感恩呢?其實,有時候他隻不過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或努力,或者覺得朋友之間不言謝,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循環,不管多少朋友都曾幫助自己,但到底還是自己努力最重要。在這樣的思維下,他們還會認為朋友幫助自己是應該的,沒必要挂在嘴邊。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即使沒人幫助,我同樣會成功”的曲解。
其實,這是對友誼最大的亵渎。你幫住過朋友,可以不用記得;朋友幫助你,一定不能忘卻。
愛比克泰德說過:“于順境中交朋友隻需費一舉手之勞;在困厄時尋找友誼簡直比登天還難。”所以,珍惜困難時向你伸出手的朋友吧,懂得感恩,并且随時準備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朋友。
這才是真正的友誼。
那麼,友誼如何才能做到曆久彌新呢?
我覺得,朋友老翟理解得就不錯。
老翟說:友誼不代表必須天天問候,但需要彼此關心,遇到難題,不用叫就能來幫忙;
老翟還說:沒有什麼必要的寒暄用語,不管距離多遠,一句“棒槌,出來”就開聊。
老翟又說:最重要的是。朋友之間雖然遠隔萬水千山,但好像從沒離開過,一睜眼,恍若昨晚還在一起喝茶呢。這種感覺就是對的。
當然,真正的友誼還有多種不同的理解,不知朋友們看後,是不是有了不吐不快的感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