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經
《木經》是一部關于房屋建築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木結構建築手冊。令人遺憾的是,這部書後來失傳了。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簡略記載,《木經》對建築物各個部分的規格和各構件之間的比例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一直為後人廣泛應用。《木經》的問世不僅促進了當時建築技術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對後來建築技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李誡編著的《營造法式》一書,在很多部分上都是從《木經》上參照的。
2、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編于熙甯年間(1068-1077),成書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甯二年(1103年),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的《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 這是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築技術書籍,标志着中國古代建築已經發展到了較高階段。
3、工程做法則例
清代為加強建築業的管理,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編定并刊行了一部《工程做法》的術書,作為控制官工預算、作法、工料的依據。書中包括有土木瓦石、搭材起重、油畫裱糊等十七個專業的内容和二十七種典型建築的設計實例。該書雖然不盡完善,但對研究清代初期的建築技術水平而言,是一份相當完備的資料。此外,清代政府還組織編寫了多種具體工程的做法則例、做法冊、物料價值等有關建築的書籍作為輔助資料。同時民問匠師亦留傳下不少工程做法抄本,所以說清代建築營造方面的文字資料是曆代中最豐富的。同時在政府的工程管理部門中特别設立了樣式房及銷算房,主管工程設計及核銷經費,對提高宮殿官府工程的管理質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樣式房的雷發達家族及銷算房的劉廷瓒等人,都是清代著名的工師。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宋《營造法式》被認為是研究中國建築的兩部文法課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