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讀書覓佳句落墨見真章

讀書覓佳句落墨見真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17:12:23

讀書覓佳句落墨見真章(晨讀白玉無瑕自成雙)1

資料圖

黑瓦遮蓋的屋檐下,廚房間一片明亮。不鏽鋼臉盆放在靠牆的擱闆上,碩大光亮,清澈的井水浸潤着米粒,映射出清涼的光芒。

浸泡糯米的井水是從龍眼古井裡打上來的。龍眼古井位于群山綿延、綠樹成屏的南馬鎮瑤村(現為瑤儀村)。挖古井那會,“瑤村”不叫“瑤村”,而稱作“窯村”。南宋時,“窯村”為婺州青瓷的重要産區,故以産業之作命名。窯村人做燒窯的苦力活,勞動強度大,即使飽食三餐亦不能果腹。為了幹活時補充體力,就需要制作一種便攜式點心來充饑。他們想到了不易消化卻異常耐饑的糯米,利用蒸熟的糯米飯搗作糊狀物做成麻糍。一片片方正的麻糍,讓窯村人從容淡定,一頁頁翻過饑馑之年沉重的曆史,迎來了一“糍”美名揚四方的今天。

後來,“窯村”改名為“瑤村”。一字之撰,不知是否因為村中人産出了這種瓊瑤般的美食——東陽麻糍。

考證村莊和麻糍的由來,我們有理由說,唯有能出品方正如矩、潔白如玉般麻糍的地方,才配以或得以使用帶“瑤”字的詞語作為村名。

凡産美食處必有好山水。瑤村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瑤村人做麻糍的底氣,似乎就來自這周遭巍然的群山,和坐落在山環水抱之中的村莊以及與村莊同齡的龍眼古井。古井曆經的滄桑成就了村莊厚重的往昔。現在,井被修葺一新,井口上方新漆的闆檐,高大、古樸、莊重,足以替打水人遮擋風雨;井壁依然濕滑,期待着與吊桶的叮當邂逅;井水清澈陰涼,為陷于炎夏中的人們滌蕩身心、帶來快意。如果戴頂笠帽拎隻鐵桶走到井旁打水,你會覺得自己恍然穿越了千年時光,返回到詞牌婉約、琴曲優雅的南宋。是的,這口龍眼古井沉澱了上千年的曆史,并與村莊的繁衍生息有着密切的關聯。瑤村先祖看此地倚靠群山,水源充沛,便掘井定居。此後,即使天氣大旱至田地幹裂、大地冒煙,這口井水也不會幹涸,水面透亮水質甘甜,給人以無限的期許與快慰。

隻要水不斷流、活水常在,就會帶來充裕的稻黍和美好的食物。比如糯米和麻糍,它們一樣給村民捎來源源不斷的快樂與生趣。至今,關于麻糍的出品,無論從制作手法還是加工器具的選用上,瑤村仍沿襲祖輩傳下來的純手工工藝——每一步都有“手”的在場、“手”的參與;而加工器具的使用,如飯甑、石臼、木槌……又無一能離得開手。在純手工的制作過程,誰能說沒有人心的體貼關注和深情投入?隻是當它們對外銷售時,半透明的塑料包裝殼上加印了一個小型的二維碼:人們用手機掃碼的方式,快速找到了通往這種傳統美食的通道。

糯米本較粳米粗短,在盆中浸泡淘洗之後更顯白胖。白得發軟的米倒入木制飯甑,如發白的小山堆積成錐形體,細瞅之下,顆粒分明,擁擠有序。我相信在體量龐大的米堆中,每一粒米仍保有其獨立性,仍占據着一個确切的位置,吸水、飽脹,及至蒸熟後作米飯,每一顆均陡然生香,黏軟有度,且都如珍珠般熠熠發光。

随意捏個糯米熱飯團,吃起來都會覺得醇香彌久。隻可惜,這等情景,我們很少在場。而時時在場的主人,“久聞不見其香”,他們不會在意這些。或者說,他們“美而不自知”,因自己本身就是這個熱氣氤氲、濃香飄蕩場景中的一部分。他們在明亮的廚房裡忙得不亦樂乎,趁熱撈起米飯倒入石臼,全然不顧清香撲鼻而至。

石臼光滑,可見紋路緻密,其古老程度堪比門外幽深的井壁;而其光澤細紋因無數次的圓木鼓搗愈加鮮亮。探究麻糍的制作工藝,其核心在于一個“搗”字。搗麻糍需要兩個人合作,在石臼旁或站或坐的——可能是父子,也可能為母女,但以夫唱婦随者居多。站者持一用圓木做成的棒槌,有節奏捶打臼内稀爛的米飯;坐者手蘸開水趁捶打的間歇處,娴熟地翻轉搗成糊狀的米團。米團上不時會留下深淺的手印,但旋即又在手掌翻覆間消失無影——最終,無數的米粒擰成了更活絡的一團,比面團更白更細,也比面團更黏更軟——磁磁的,滋滋的,像要将一雙手兒緊緊吸附。

搗成糊後的糯米被冠以一個新名詞:“麻糍坯”。下一道,就是“鋪展”,是在一張長方形的大木桌上。

矮矮的木桌候在一旁。桌上灑了層雪粒狀的米粉,幹燥細膩,酷似一張沖淡的“白地毯”。它們要粉飾什麼?

還是用手,沾點溫開水,将麻糍坯細心地在“白地毯”上展開,大概延壓至半寸許,放涼,用刀切成方片;兩片兩片的疊加粘合為一體,隻在食用時分開少時,待中間夾進芝麻紅糖後又輕緩合攏。

我見過一張令人垂涎的麻糍照片——

一隻攤開的手掌,落了些白米粉,一塊麻糍平放指掌上,一對潔白如玉的糍面溫婉地依附着;抹了一層白膩粉的面相上,通體找不到一粒痦子;兩片之間隔了層紅糖芝麻,粉末狀的糖,紅紅的濕濕的,大概化開了一部分……

美食在動口之前就已然陶醉——令人陶醉時又怎忍動口,去破壞這天然的美感。有時,它們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美感遠勝味覺上的滿足,或者說,味覺忽然變得次要了、淡漠了。

麻糍白璧無瑕,未免清淡寡味,但它們搭以赤褐色的紅糖和油黑色的芝麻,不但視覺上增色不少,味覺上也給人帶來了多重感受。紅糖祛寒暖胃、活血補血,因保留了甘蔗中較多的營養成分,更易被消化吸收。所以說,夾以紅糖之後,頓使麻糍由普通點心上升為養生保健的食品。

以前,農曆七月半新米上市之時,街上就會響起麻糍的叫賣聲。現在,街上叫賣聲淡去了,網上購買卻熱了起來。

七月半未到,被評為“東陽味道名小吃”的南馬瑤村正海麻糍,早早地讓我嘗了鮮。

開蓋,先欣賞一下它們你侬我侬的美态。淺盒内,整齊地碼着兩小摞麻糍。我沒仔細數過,但猜想應該也是雙數。每塊麻糍總成雙,總是由兩小片情投意合的綿狀物粘連在一起,旁邊放着一小袋紅娘角色般的紅糖芝麻。

伸手為快,一塊麻糍早已軟軟癱在了我的手心。

非遺小貼士:東陽麻糍制作技藝,系東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