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正确的讀書方式

正确的讀書方式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19 22:20:27

正确的讀書方式?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正确的讀書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正确的讀書方式(關于讀書的六種打開方式)1

正确的讀書方式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重讀傳統經典,堅守天地正道

作者:徐兆壽(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院長、教授)

在一個理性構建的時代,我們應當讀什麼樣的書,是今天非常重要的問題。當我每次踏進書店時,便覺得身為作家和學者的多餘,因為人類已經有那麼多的著作,還會需要我們的作品嗎?幾乎所有的課題都被人研究過,幾乎所有的主題都被人寫過。我覺得自己真的應當停止寫作,述而不作是最好的選擇。

但當我一本本翻閱那些流行的東西時,又不禁對它們産生懷疑,甚至厭棄。那裡面自然也有金子,但更多的是沙子。更為重要的是,它們會讓大衆迷失方向。

不搞教育的人是不會明白給自己的學生推薦書目是多麼重要的事。當然,也可令其自由讀書,那也是一件美事,但是,作為老師的引導作用又在哪裡呢?思之再三,當很多學生要我給他們開書目時,我便開了一個書單,是從古往今來人類一切經典中選擇了100本。選擇這些書目也是極艱難的,因為如果按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多讀外國的書,少讀甚至不讀中國的書的話,可能90%以上都要選外國的經典了,而外國的經典其實90%以上又是歐洲的,這樣我們又會陷入五百年以來的歐洲中心主義之中,那麼,何為中國呢?中國的傳統與現在又如何安放呢?這便是大問題。

老實說,自魯迅先生一百年來,我們讀的書實際上大多是外國人的,我們對自己的傳統幾乎又都是抱着懷疑甚至反對的态度來讀的,所以,若從古人的角度來講,是反着讀的,基本是誤讀。一百年過去了,我們是否可以試着重讀傳統,重讀天地大道。所以,我開了50本中國自古以來的經典著作,50本外國的著作。按照設想,若是把這一百本經典能夠熟讀,我的學生就都是中西會通、古今一體的知識分子了。這些經典會在他們的精神世界中建起高樓大廈,至少會打成框架結構,這樣他們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都會有導師引領他們,而且他們将都是獨立自主的人,是大寫的人,是不會苟且的人。當然,我之所以選擇五十本中國的經典,是想讓他們重新認識傳統,重新認識天地自然,重新認識自我,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又到哪裡去。

總之,既要做一個有根的中國人,還要做一個世界人。

閱讀與時俱進,勿忘無字之書

作者:邱聖宏(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閱讀的曆史,就是書香孕育的文明進化曆程。在文字創立之前,人類的祖先向自然學習,倡導讀無字之書、天地之書,靠着親身閱曆獲得的血汗經驗頑強地生活,緩慢地發展。随着世界各地民族文字的創立和印刷技術的革新,人們開始崇尚讀書,讀文字之書,閱讀一代代積累的浩瀚文獻蔚然成風,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由此大大加速。進入數字互聯網的信息時代,人類的閱讀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子閱讀成為時尚。

讀無字之書、讀文字之書、讀電子之書,是人類閱讀文明經曆的三種不同方式。這三種閱讀方式,各有其獨立的存在意義和永恒的文明價值。

讀無字之書,即依靠身體力行去讀天地之書、讀自然之書、讀實踐之書,是人類永遠不能放棄的基本閱讀方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陸遊的讀書警示,是為至理名言。

讀文字之書,在可預見的将來仍是不可取代的。閱讀者可以拿起筆來,邊讀邊記,寫眉批,作旁注,留下閱讀與思考的寶貴痕迹。這對人類思維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讀屏幕之書,即電子閱讀,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優勢極為明顯。但也有弊端值得警惕。電子閱讀過程中如何強化專業專注?如何防止信息虛假和信息陷阱?如何避免信息過量和信息焦慮?強化信息自主,防止成為信息奴隸,應是電子閱讀時代的重要原則。

總而言之,閱讀進入新時代,應把閱讀親身實踐之書、閱讀紙質媒介之書、閱讀電子屏幕之書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在信息閱讀的汪洋大海中,咬定目标排除幹擾,搏風擊浪堅定前行。

樂享書巢陪讀,開啟少年神思

作者:舒罕(重慶市巴南區魚洞南區學校教師)

書巢者,我辦公室一隅也,因堆積了幾百本書,便書似青山常亂疊,隐隐有些書房的意味了;陪讀者,乃是學生們進進出出,時不時抽一本閑看,或問幾句閑話,多是和書有關。

回想這些年月以來的胡亂翻書讀書生活,最初覺得有至味的,當然是青燈一卷,茶熱香溫的獨處,可以心會神凝,思接前人;亦可以悠然遐想,登臨異境。

随着年歲漸長,漸漸發現,個人耽讀沉醉固是美事,若能引導尚在中學念書的孩子們靠近書本,那就更是樂事了。

于是,我越來越喜歡這樣的圖景:一室之内,師生數人各持一書,或沉默無聲,或高談闊論,大多離不開書中人事,案頭山水。比如有幾個男生在我的推薦下沉迷《三體》,從最初的囫囵吞棗,到後來的眉目清晰,而且還有意外的收獲,物理、化學成績越來越好,隐隐然有理科學霸的氣象。

比如有女生從讀納蘭容若開始,漸漸愛上古典詩詞,于是獎勵給她《聲律啟蒙》和《人間詞話》,還有葉嘉瑩先生的課堂講錄,一學期下來,“晚照對晴空”之餘,開始和我辯論“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的高下。

這樣的畫面還有許多,我和他們一起讀魯迅,讀孫犁,讀汪曾祺下廚,讀舒國治逛京都,讀蒙自南湖的歌胪士洋行,讀毛姆口中太平洋諸島間的虛虛實實。在孩子們沉重的課業負擔的間隙,我期待這樣的陪讀能幻化出另一個空間,讓他們精神舒展,心靈愉悅,以此應對更艱難的挑戰和不可知的明天。

由内生發想讀,方是完美狀态

作者:王田一(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職員)

和很多上班族一樣,我每天早出晚歸,仍保持着業餘讀書的習慣,除了工作相關的書籍之外,還有一些是個人興趣相關的。

近年來,一直堅持讀《資治通鑒》。我讀得比較慢,有時讀完一個曆史時期又回頭重讀,有時找出《通鑒紀事本末》按事件重新看,有時翻翻曆史學家們的解讀和評論,兩三年下來才讀到兩晉時期。我最喜歡的一種方式是,讀完一段資治通鑒,然後讀王夫之先生的《讀通鑒論》。在這本書中,先生對通鑒中的人和事進行點評,觀點犀利,論證磅礴,總讓人豁然開朗、拍案叫絕。哪怕隔着時空,都想給先生“打Call”。

能堅持讀下來,除了個人興趣,更得益于師友的督促與幫助。上學時導師經常帶領我們開讀書會,形成了比較濃厚的讀書氛圍。後來,同學們組建了一個微信通鑒打卡群,進度快慢不論,旨在鼓勵開卷有益。我想,對于特定讀者和書籍來說,打卡是個好辦法。從讀者類型來看,這種方式适合容易被忙碌的工作與生活淹沒的上班族,從書籍類型看,适合類似于《資治通鑒》這樣的多卷本、需長時間堅持的書。當然,最為完美的狀态,就是自然而然、由内生發、無須借助外力地想要讀書。

職業搬書不辍,願做書海津梁

作者:小飛(北京一家民營書店的員工)

我每天的工作都跟書打交道——将一些書收購來,将一些書賣出去,不過看起來主要的工作形式,就是将書從一個地方搬來,再搬到另一個地方去。雖然天天接觸的都是書,但說起讀書我卻沒有什麼經驗。我喜歡書,每年過手的書最少得有數萬冊,但是真正讀完的書可能也就一兩本。我覺得我隻是個職業搬書匠,把更多的書送到喜歡書的顧客手裡,才是我最大的任務。為書找到愛它的人,我也很高興。

沉醉補書之樂,喜悅自在心知

作者:殷燕召(光明日報記者)

單位裡有一個圖書館,規模雖然不大,但積年累月,新書舊籍也算插架琳琅。讀者徜徉其間,自有樂趣。因為時常去借閱書籍,日子稍久,我在讀書之外,還額外得到了一些“補書之樂”。

所謂補書之樂,其一是指将缺本補足。比如,館藏書籍中有一冊1983年出版的《蔬食齋随筆》,介紹了多種蔬菜的種植曆史和烹饪方法,引經述史之外,還融入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思,讀來頗有趣味。後來偶然逛舊書店,發現一冊1987年出版的《蔬食齋随筆·第二集》,想是當年出了第一本書,各方效益不錯,數年後又出版了第二本。我當即買下,後來将書送給圖書館,也算是成了合璧之美吧。

補書之樂的第二個意思,是将殘破的書頁粘補好。有些館藏書籍,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曆世既久,難免有些殘破。一次,我借來一冊1962年出版的《初學記》,封面殘損幾至零落。在讀書之前,我便先将封面粘補一番,雖不工巧,多少免得翻檢時擔心,或也可在“随損随修,随開随掩”之列,當時心裡還頗自得呢。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