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讀欣賞歲月?
高天流雲下,沙海茫茫,一支駝隊在其中跋涉。駱駝穩健的腳步在沙地上留下堅實的印痕,清脆悅耳的駝鈴聲飄向遠方……這是我在得知被分配到西北時,腦海中浮現的景象。
來到西北後,一次跟随老班長出任務,我才有了跟駱駝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對這“沙漠之舟”有了更多的了解。老班長告訴我,别看駱駝總是一副慢條斯理的樣子,為了适應惡劣的環境,它們可是進化出了種種特質。它的眼簾可防風沙,胃可儲水源,足底長有肉墊……為尋找食物和水源,駱駝可以長途跋涉,其他動物碰都不碰的荊棘和含鹽的灌木,在駱駝口中卻成了美食。千百年來對于生活在沙漠地帶的人們來說,駱駝至關重要,也是人類最早飼養的牲畜之一,還被視為貴重的婚禮饋贈禮物。人們将單峰駝當作坐騎,用雙峰駝來運輸貨物。遙想那出塞的昭君、歸漢的文姬,都曾騎坐駝背,一往一返于中原和邊塞。正是因為駱駝,沙漠地帶的地域文明才得以傳播交流。
人們之所以稱頌駱駝,不僅因為它對于大漠中生産生活的重要性,還在于它身上種種可貴的精神品質。這些在它身上也許是無意識的,而一旦為人所擁有,就會産生強大的創造力。這讓我想到了在戈壁中奮戰的官兵。他們像駱駝一樣,即使身處惡劣的環境,依然堅韌不拔、執着前行。他們又不同于駱駝,不止是為了生存,更是在開拓中主動作為、積極進取。苦難已然成為他們生活中的樂趣,尋求挑戰,錘煉自我,成為他們的更高追求。
戰友莊哲就是這樣的“駱駝”。他從小好強,可初入軍營時,隊列走不好,體能跟不上,幹什麼都慢半拍,總是拖大家的後腿。第一次給家裡打電話,自認堅強的莊哲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可班長的一句鼓勵讓他銘記至今,“記住!你現在是一個兵,當兵的不能認輸。”從那以後,莊哲下決心要幹出個兵樣來。他抓緊點滴時間,補齊短闆,連走廊、水房都成了他的訓練場。新訓考核時,莊哲各方面成績都有了明顯提高,被全班一緻推選為“優秀新兵”。
莊哲剛開始學習專業時,由于是零基礎,他聽不懂理論、學不會操作。眼看周圍戰友進步,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趕上進度,迅速掌握專業技能,他給自己制訂了“魔鬼計劃”:每天12個小時專業理論學習,6個小時裝備操作。連吃飯、洗澡、上廁所的時間都被利用起來,記筆記、背流程、摸裝備成了他的“一日三餐”。
“光纜接續講究速度,戰場上一秒鐘的猶豫,就有可能延誤戰機。”為縮短開剝光纜時間,莊哲自我加壓,反複研究,手常被碎光纖刺傷。經過不斷強化訓練,莊哲的業務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就是靠着這種勤學苦練,一年時間,莊哲把一本厚厚的規程啃了下來,熟練掌握了光纜專業的各項操作,不僅成為連隊一專多能型技術人才,還當上了光纖通信技師。
入伍18年,從普通戰士到優秀學員、訓練之星、優秀“四會”教員,再到四級軍士長,莊哲一直不停地追逐夢想,在投身強軍興軍的偉大事業中演繹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西北駐地,像莊哲一樣的官兵還有許多。他們在大漠戈壁努力踐行着駱駝精神,堅守革命軍人的堅定信念,成為沙海中的弄潮兒,成為真正的“沙漠之舟”。
在雪域高原、深山密林、地下龍宮……我知道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還有數不清的平凡官兵身上同樣閃耀着駱駝精神的光芒。他們不畏艱險,不計得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與我們一起續寫新的榮光。
文稿來源:火箭兵報(編輯:吳家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