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題規律
高頻考點:溶解度(10年10考)
二、課标要求:
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
能舉例說明結晶現象
四、知識點
考點1、飽和溶液
1、定義:我們把在一定的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裡,不能在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考點2、不飽和溶液
1、判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飽和,隻要看在一定溫度下,有沒有不能繼續溶解的剩餘溶質存在,如有,且溶質的量不再減少,那麼這種溶液就是飽和溶液;
2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注:①Ca(OH)2和氣體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溫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質、蒸發溶劑
3、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要濃。
4、濃、稀溶液與飽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
①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
②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考點3、溶解度
1、溶解性:通常把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裡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裡的溶解性也不同。
2、溶解度大于10g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大于1g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小于1g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于0.1g叫難溶物質;室溫時,固态溶質的溶解度與其溶解性之間的關系,為了方便記憶,可用數軸分别表示物質溶解性強弱:則
①難溶 ②微溶③可溶④易溶。
3、固體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态物質在100g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态時所溶解的質量
(2)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①條件: 一定溫度 ②标準: 100g溶劑
③狀态: 達到飽和 ④單位: g
舉例:“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g”
分析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其中溶質、溶劑、溶液三者之間的關系:
溫度:20℃ 溶質: 36g氯化鈉
溶劑: 100g水 溶液: 136g氯化鈉溶液
表達方式:20℃時, 100g水 最多能溶解氯化鈉固體 36g 。
在20℃時,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鈉,溶液達到飽和。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質、溶劑的性質(種類) ②溫度
4、溶解度曲線信息
①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随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随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及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
②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情況;
③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的溶解情況;
④溶解度曲線上的每個點表示的是某溫度下某種物質的溶解度。
⑤溶解度曲線表示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溫度的變化情況。
⑥根據溶解度曲線,選擇分離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⑦兩條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該點所示的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相同,此時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也相同。
5、氣體的溶解度
(1)氣體溶解度的定義: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裡達到飽和狀态時的氣體體積。
(2)影響因素: ①氣體的性質 ②溫度(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小)
③壓強(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越大)
考點3、混合物的分離
1、定義: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質以晶體的形式析出,這一過程叫結晶
2、常用的結晶方法
(1)蒸發溶劑: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固态溶質。如NaCl(海水曬鹽)
(2)冷卻熱的飽和溶液: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固态溶質。(冷卻熱的飽和溶液,如KNO3)
注:如要從溶液中得到全部溶質晶體,隻有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
考點4、根據曲線圖可确定
(1)某溫度下的溶解度;
(2)比較某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3)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确定;(該溫度下的溶解度來衡量)
(4)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換方法;(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增加溶劑)(改變溫度一定要根據曲線的變化趨勢)
(5)計算溶液溶質及其質量分數;(用溶解了的溶質除以溶液的質量;溶液中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視為溶質)
(6)物質的分離;(提純溶解度變化大物質用降溫結晶;提純溶解度變化小物質用蒸發結晶)
(7)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大小比較(不論是由溫度高變為溫度低,還是由溫度低變為溫度高,任何一種物質的在兩下溫度下都有兩個交點,我們一般是變化後的溶液溶質量分數取較低的那一交點,最後比較确定這幾種物質交點的高低,就是物質變化後的質量分數的大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