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4月26日淩晨四點,傳奇報人邵飄萍英勇就義。96年後的7月14日,邵飄萍故居(京報館)内開起了“聆聽四點鐘”紅色初心課堂,來訪者在這裡聆聽百年前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的激情歲月,在白紙上印下鮮紅的“鐵肩辣手”字樣。
邵飄萍故居、李大钊故居、廣藝 市民文化中心……在西城區的胡同裡,102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開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面向廣大幹部群衆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為凝聚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堅實基礎。
紅色的印泥在白紙上印下邵飄萍故居一角、四個大字“鐵肩辣手”遒勁有力。
昨日(7月14日)下午,京報館内的魏染書屋中,不大的屋子坐滿了來自轄區首都文明單位中國郵政報社等多家企業的員工代表和街道機關幹部,參加“聆聽四點鐘”紅色初心課堂活動。他們在此聆聽黨的新聞事業發展進程和北京地區報業發展脈絡,感受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和熱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激情歲月。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西城區正推進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記者了解到,該區設置了三級組織體系,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5個街道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63個社區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統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場所,西城區還打造了102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
盤活老胡同等資源打造立體博物館、開展富有特色的“騎尋紅色地标”活動、以志願服務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西城區立足區域特點,通過組織專題展覽、主題講座、沉浸式演出等活動,讓革命遺址、紅色印迹成為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場所、人民群衆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堂。
7月14日,京報館,工作人員向媒體人員介紹館内展覽。新京報記者 王嘉甯 攝
邵飄萍故居
“聆聽四點鐘”傳承紅色報業文化精神
京報館舊址建成于1925年10月,原是傳奇報人、革命志士邵飄萍辦報和生活的地方,由一幢保存完好的坐東朝西的近代二層木質結構樓和兩個附屬四合院組成。館内正前方影壁上自右至左镌刻着四個大字“鐵肩辣手”。
邵飄萍于1926年4月26日淩晨四點鐘英勇就義,這成為“聆聽四點鐘”的由來。記者從西城區椿樹街道了解到,為進一步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椿樹街道依托轄區京報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對轄區黨員幹部、居民群衆和企業職工的文明實踐教育課堂開在胡同裡,設在故居内。
這一紅色初心課堂自2021年開辦,已組織轄區黨員群衆開展特色文明實踐教育活動近百場,激勵來訪者堅定理想信念,傳承好紅色報業文化精神,做勇于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京報館舊址于1984年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4月公布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館以來,京報館舊址以“一報一館一人”為核心資源,回顧了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曆程,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先鋒作用。
目前,館内陳列着《邵飄萍生平事迹》《京報與京報館》《百年紅色報刊》三個固定展覽,采用圖文展闆、多媒體、互動觸摸設備等多種形式,介紹了一個傳奇報人的短暫一生,一份進步報紙的坎坷命運,以及一段黨領導下紅色報刊的奮鬥發展史。觀衆可在館内了解中國共産黨紅色新聞事業的發展曆程,感受百年前傳播先進思想的有志之士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切緬懷為傳播馬克思主義、踐行“新聞救國”理念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
7月14日,李大钊故居,黨員給李大钊塑像獻花。新京報記者 王嘉甯 攝
李大钊故居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展流動進社區
今年是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钊英勇就義95周年,西城區開展流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系列巡展活動,推出《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紀念李大钊同志英勇就義95周年》展覽。昨日,專題展走進廣内街道開展進社區巡展,并在現場舉辦紅色西城話百年黨史故事宣講活動。
北京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24号(原石驸馬後宅35号)。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及家人在此居住近四年,這是他在故鄉之外與家人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這裡見證了李大钊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産黨、領導北方工人運動、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實踐活動。李大钊故居作為中國共産黨及其創始人的重要活動地,在黨的曆史上有着重要的曆史地位和文物價值,1979年8月21日,被公布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義80周年之際,李大钊故居正式向社會開放。2013年3月5日,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這裡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北京市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基地”“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
7月14日,西城區廣内街道,“廣藝+”市民文化中心,孩子們展示剛制作的手工。新京報記者 王嘉甯 攝
廣藝
昔日擾民歌舞廳變身市民文化中心
昨天中午,廣内街道“廣藝 ”市民文化中心裡,幾十名居民坐在一樓大廳中,聽《覺醒年代的青年與北京西城》的主題演講。
早幾年,這裡還是一處歌舞廳和群租房所在地。去年初,廣内街道結合“疏整促”,關閉長期困擾周邊居民的歌舞廳及旅館,升級打造了1865平米的“廣藝 ”市民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分為地上一層的小劇場等開放大空間,地下一層的排練廳、兒童島等單元小空間,将展覽、閱讀、國學、藝術、親子、文創等活動帶到居民身邊,提供365天無休的一站式文化服務。
截至目前,“廣藝 ”共舉辦和承接活動600餘場,普惠4.4萬餘人,曆史總客流13萬餘人。
今年來,廣内街道依托街道實踐所、18個實踐站以及6個實踐基地,實現多個陣地貫通融合,共組織各類活動100餘場,1萬餘人次參加活動。
在廣内線上“文明直播間”,開辦文明實踐雲課堂,倡導地區居民群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行為,養成文明習慣,地區累計參與8000餘人次。在地區層面,推進廣内街道“紅牆同心”社會單位公共責任體系和公民公共責任體系,結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組織“紅牆同心社會公共責任體系”成員單位進行“文明公益崗”認領并簽署協議,發動社會全面參與。
各站所基地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該街道積極動員地區單位、黨員、居民等參與,打造了多支具有代表性的志願服務隊伍,如廣安東裡愛相随等9支為老服務志願團隊、三廟環境魔法師等8支環境保護自治隊、校場萱草苑紙藝社等15支文化服務團隊和長椿街停車自管會、上斜街文明交通引導隊等多支社區治理團隊。今年,該地區3000餘名志願者報名響應防疫志願者。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白爽 校對 賈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