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5月,朝鮮再度開啟了久違的導彈試射模式,而且一射就“根本停不下來”。4日,朝鮮在半島東部海域試射了被稱為朝鮮版“伊斯坎德爾”的“火星-11”近程彈道導彈;9日,朝鮮在其北部地區再次試射兩枚該型導彈,射程分别達270公裡和420公裡。
在美朝兩國圍繞半島無核化路線分歧明顯、關系僵化的背景下,朝鮮的新動作是否表明其已對美國特朗普政府深深失望,對外政策再次趨向強硬?
圖說:金正恩指導試射。GJ
一
朝鮮上次試射彈道導彈,還是一年半以前。
4月下旬,朝鮮曾高調試射了新型“戰術制導武器”,但其并非政治敏感性較強的彈道導彈。而根據朝中社高調公布的高清大圖,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不僅在4日和9日親臨現場指導試射,而且試射的還是實戰性能較強的“火星-11”。
圖說:4日,朝鮮在半島東部海域試射的“火星-11”近程彈道導彈。GJ
朝鮮早前試射的遠程導彈雖然理論上已具備對美國領土的打擊能力,但是生存能力有限,精度低,實戰性能較差。相比之下,“火星-11”雖然射程有限,但在兩次試射中分别采用了輪式底盤與履帶式底盤,生存力大幅提高。鑒于朝鮮已經研發“戰術制導武器”,那麼“火星-11”的打擊精度很可能有了進一步提高。
韓國慶南大學遠東問題研究所教授金東葉對韓媒評論道,(9日試射的兩枚導彈)50公裡的射高表明它們是按實戰要求試射的戰術制導武器,從朝鮮内陸發射(而非面向大海發射)則表明了新武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可以說,面對南部常規軍事力量占優的美韓軍隊,“火星-11”使朝鮮可以從距離軍事分界線更遠的北部縱深對南部實施精确打擊,擁有了更能實打實地對對手構成威懾的武器裝備,堪稱名副其實的“殺手锏”。在美朝關系改善陷入僵局的情況下,“火星-11”的高調亮相無疑迫使對手在做任何決定時都必須仔細掂量一番。
二
朝鮮在5月4日試射導彈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稱此舉發生在金正恩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首次會晤歸來後,暗示俄羅斯與此相關。
但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向口無遮攔的蓬佩奧又忍不住冤枉别人了。雖然無法證實金正恩是否在“金普會”上就此事與普京做過溝通,但是朝鮮扭轉過度寄望于美國的姿态在4月初已有顯現,這個“鍋”顯然不能由俄羅斯來背。
4月11日,朝鮮第14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正式召開,而會議的主旨之一就是強調“自力更生的旗幟”,發展自主經濟,以“給企圖以制裁使朝鮮屈服的敵對勢力以沉重打擊”。
這一會議發生在2月第二次“金特會”不歡而散之後。在第二次會晤中,朝鮮方面提出了逐步棄核與逐步解除制裁同步推進的提案,希望減輕國際制裁造成的經濟壓力。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毫不妥協,堅稱在朝鮮棄核前不會放松制裁,導緻會晤無果而終。
朝鮮對解除制裁的期待有多少,那麼對美國的失望就有多少。因此,朝鮮時任外務省副相崔善姬3月15日在平壤舉行的記者會上發出嚴厲警告,稱在美方沒有談判誠意的情況下,朝方對是否有必要繼續這樣的磋商存有疑慮。因此,在首次“金普會”上,盡管明知俄羅斯經濟狀況并不理想,金正恩還是與普京深入探讨了在制裁框架之外擴大經濟合作的可能性,包括鋪設輸電新管線、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管線的可能性。
金正恩同普京會晤時說:“因美國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二次朝美首腦會談中采取單方面、非善意的态度,最近朝鮮半島和地區形勢陷入僵局……朝鮮将對一切可能做好準備。”
顯然,既然是對一切可能做好準備,那麼軍事上的自強與經濟上的自立自然不可偏廢,缺一不可。而重新試射“殺手锏”武器,無疑是彰顯戰略決心、團結内部的不二法門。
三
但是,這絕不意味着朝鮮放棄了與美國改善關系的希望。9日的兩次試射看似攪動風雲,但270公裡和420公裡兩個數字卻顯示了朝鮮高超的外交藝術。
圖說:9日,朝鮮在其北部地區再次試射兩枚“火星-11”近程彈道導彈。GJ
對于美國來說,朝鮮導彈的遠程打擊能力是其頗為忌憚的,但這主要是針對500公裡以上、可對駐日美軍基地實施打擊的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而朝鮮5月來的多次試射,基本将射程控制在200多公裡左右,最遠的也不過420公裡,對500公裡的“紅線”似碰未碰。
美國對此自然明白。因此,盡管特朗普9日在朝鮮接連試射後表示“我不認為他們做好了談判準備”,但還是堅稱“(與朝鮮的)關系仍在繼續”。此外,剛剛被提名為五角大樓正式掌門人的代理防長沙納漢9日也表示,雖然已知曉朝方早些時候試射的“飛行器”是什麼,但美國将繼續堅持外交途徑來解決相關問題。
實際上,雖然美國9日首次以違反聯合國和美國的相關制裁為由扣押了一艘朝鮮貨船,但美國是否因朝鮮重啟導彈試射改變了對朝政策取向,是否會對陷于饑荒的朝鮮進行糧食援助設阻就是一個極好的觀察窗口。
世界糧食計劃署和聯合國糧農組織3日公布的報告指出,由于自然災害頻發、燃料電力短缺和處理存儲不善等原因,朝鮮2018年全年糧食産量刷新了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今年的情況更加嚴峻。若要緩解上千萬人口面臨饑荒的威脅,朝鮮需要從國外至少進口159萬噸的糧食,但目前仍有136萬噸缺口。
世界糧食計劃署考察團成員表示,假如不及時采取人道主義援助措施,情況在今年5-9月将進一步惡化。
7日晚,自上台以來積極推動半島南北關系緩和的韓國總統文在寅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就是否對朝提供相關援助探聽口風。特朗普對此表示,韓國出于人道主義考慮對朝提供糧食援助“非常切合時宜”,這将成為一項積極措施。之後,韓國青瓦台高官8日表示,對朝糧食援助将進入具體讨論的階段。
除了韓美兩國,一向對朝鮮導彈試射活動最為敏感的日本也仿佛“免疫”了一般。在朝鮮9日試射導彈後,日本防衛省發布消息稱其不影響日本本土安全。稍早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改既往的對朝強硬立場,首次表示為了消除日朝之間的不信任,願意“無條件”同金正恩舉行會晤。
其實,朝美日韓四方近日一系列的舉動,強硬也好,示好也罷,都給彼此間繼續外交接觸和試探留足了充分的空間。盡管朝鮮勞動黨機關報紙《勞動報》已發表多篇與農作物、飼養相關的文章,強調自力更生的決心,但是多達4位外交人士在四月進入朝鮮核心領導層已表明,朝鮮不會輕易放棄以外交渠道突破制裁困境的局面。
而且無論怎樣,軍事實力首屈一指的美國才是半島能否突破僵局的關鍵。借用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崔善姬4月30日的表态,就是:“奉勸美國一句,還是仔細琢磨一下朝鮮提出年底期限的含義,選定今後的方向為好。”
新民晚報記者楊一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