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龍八部中的八部都有什麼寓意

天龍八部中的八部都有什麼寓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08:15:37

很多人最初知道天龍八部是因為金庸先生的同名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其實源于佛教,屬于外來文化,它傳入中土後,在中土的文化中多有表現。

天龍八部中的八部都有什麼寓意(天龍八部指的哪八部)1

“天龍”一詞原為漢土所有,指天上之龍。像大家熟悉的寓言《葉公好龍》,出自西漢劉向的《新序》,裡面就說到葉公子高好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佛教中的天龍八部則指八種神鬼,因為天、龍在其中階位較高,為其領首,所以統稱“天龍八部”。按照佛教的說法,天龍八部經常随從佛祖、菩薩、羅漢左右,踴躍聽其說法,供養諸佛,并護衛其側,因此也被視為佛教的護法之一。

根據現有的漢譯佛經來看,佛教的“天龍”、“天龍八部”之說,在其傳入中土的初期即已存在。東漢時期來自西域安息國的僧人安世高翻譯的《佛說奈女祇域因緣經》中,就說到佛在羅閱祇國,有比丘千餘人、菩薩、天龍八部等一起聚會,聽其說法。天龍八部的具體名目也是在東漢時期随着佛經的翻譯傳入中土。比較早的涉及此事的是《大方便佛報恩經》,所載天龍八部為諸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後世關于天龍八部的名目基本上與之一緻。

天龍八部為哪八部?

天龍八部中的八部都有什麼寓意(天龍八部指的哪八部)2

天龍八部包含着與佛教相關的八種神鬼,其中有善有惡。具體說來,這八種神鬼各有其出身、本領和性狀。

天龍八部領頭的是天。天,也稱天人、諸天、天衆,主要居住于佛教所謂的欲界六天及色界諸天,大緻相當于中土常言的天神,包括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天神。按照佛經中的記載,天人歡喜佛事,經常發聲贊歎,散花奏樂。在相關的佛教壁畫中,經常可以看到有天人飛翔、環繞在佛或菩薩的周圍。

天龍八部中的八部都有什麼寓意(天龍八部指的哪八部)3

龍,音譯那伽,和我國傳說中的龍相似,但佛教的龍原來是長身而無足的,富有神力,能夠行雲布雨,也是佛法的守護者之一。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名稱。《大智度論》中載,佛祖釋迦牟尼前世也曾為大力毒龍,受戒後,入林間修行,有獵人貪圖其皮,以刀剝取。毒龍原來可以輕易擊殺獵人,因為持戒之故,不再吝惜其身,任憑獵人剝取,失皮後入水中,又忍痛任小蟲齧噬,并發願成佛時,将以佛法度化衆生,随即命終,往生忉利天。按照《正法念處經》的說法,龍也分善惡,善者為法行龍王,能按時行雨令五谷熟;惡者為非法行龍王,能行惡雨讓五谷壞破。其情形和後來民間的善龍、惡龍差不多。唐宋以來的文學作品中的龍的形象,其實就是佛教中的龍和中土原有的龍的合流。

天龍八部中的八部都有什麼寓意(天龍八部指的哪八部)4

夜叉,又作藥叉、悅叉、閱叉、野叉,意譯作捷疾鬼、能啖鬼,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半神的小神靈,為佛教取用。夜叉受毗沙門天王統領,有大威勢。《大智度論》說夜叉有三種:地行夜叉,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等;虛空夜叉,有大力,行走如風;宮殿夜叉,有種種娛樂及便身之物。《注維摩诘經》則謂夜叉有地行夜叉、虛空夜叉、天夜叉等三種。夜叉也分善惡,善者守護佛法,惡者能惱害衆生,并常作頭大身小,或一頭兩面、三面,手持刀、劍、戟等恐怖狀,使人驚懼戰栗,進而使見者錯亂迷醉,進而奪其精魄,啖其血肉。這也是中土民間最流行的夜叉形象,它常作為地府的鬼差出現。

天龍八部中的八部都有什麼寓意(天龍八部指的哪八部)5

阿修羅,又作阿須羅、阿素羅、阿須倫等,略稱修羅。阿修羅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佛教把它移植了過來。在佛教中,阿修羅也是性格暴躁的神靈,男醜女美,生性好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好食,諸天有好食而無美女,互生嫉妒,于是彼此間經常争戰,慘烈異常。我們常稱血腥殘酷的戰場為“修羅場”,即源于此。阿修羅的形像也有多種,或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巨大;或三面六臂,忿怒而袒身。敦煌莫高窟之第二四九窟,畫于6世紀的阿修羅像則為四臂雙足,身呈赤色,且上半身赤裸。它又與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形成六道世界,為衆生輪回降生的一道。

迦樓羅,也作迦留羅、迦婁羅等。迦樓羅原是印度神話中性情暴烈、體型巨大的神鳥,翅膀一張開有數千餘裡、甚至數百萬裡之廣。因為其翅膀為金色,所以稱“金翅鳥”。但實際上,其羽翼由衆寶交織而成,妙相種種,不止為金色,所以又稱“妙翅鳥”。迦樓羅出生之時光彩耀眼,諸天曾誤認為是火天神而加以禮拜。迦樓羅以諸龍為食,一日可食一龍王和五百小龍。其所扇之風,如果入人眼,則會導緻失明。

乾闼婆,又作犍闼婆、彥達婆等,是一種不食酒肉、隻以尋香氣作為食物的神,是與緊那羅一起侍奉帝釋、專事奏樂歌唱的樂神。其形象有的說是多毛、半人半獸,有的說是俊美異常。乾闼婆又是觀音菩薩三十三相的一種,其形象是身呈赤色,如大牛王,左手執箫笛,右手持寶劍,髻有焰鬘冠。“乾闼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古印度将海市蜃樓叫作“乾闼婆城”,佛經中常用此詞來形容諸法的幻化無常。

緊那羅,又作緊捺洛、真陀羅等,後又譯作歌神、歌樂神、音樂天。因為緊那羅似人而有角,故又名“人非人”。它來自于印度神話。佛經中,它具有美妙的音聲,能歌善舞,是帝釋的樂神,經常出現在佛的說法法會中。佛經中說,緊那羅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并多與乾闼婆婚配。

摩侯羅迦,又作摩侯羅伽、摩護羅哦、摩伏勒,意譯作地龍、大蟒神、大蟒蛇。摩侯羅迦也屬樂神,其形為蛇首人身。佛經中言其體内多嗔蟲啃食,因而痛苦異常。

天龍八部雖各有其形貌性情,但都受佛的威德感化,敬信佛法,護持佛法,并多參與、禮贊佛事,是佛教龐大的護法神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世俗生活的影響

天龍八部之說傳入中土以後,中土衆多的佛教藝術寶庫,如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中,大都可以見到其形象。天龍八部中的很多神鬼為民衆所熟悉,對其信仰、生活多有影響,并在文學藝術中得到了豐富的表現。像龍、夜叉在民衆信仰和文學中的廣泛存在自不必多言,龍的行雨變化之能,夜叉的猙獰可怖,都和天龍八部之說淵源頗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