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陷于愚,君子不與
《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當不明是非的“濫好人”,遇到了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就讓我們透過周東申先生的版畫作品,重溫一下這個寓意深刻的經典寓言吧!
《東郭先生和狼》 9cmX14.4cm 2016
東郭先生和狼得故事家喻戶曉。東郭先生把兼愛施予惡狼身上,因而險遭厄運。這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人與人的關系中,也存在着東郭先生式的問題。一個人應該真心地愛人,但絲毫不應該憐惜狼一樣得惡人。
——周東申
該作品題材選自明代馬中錫所著《東田先生》一文中的《中山狼傳》,着重表現了東郭先生救了中山狼,卻被中山狼張嘴舞爪要将其吃掉的故事情節。原文如下:“先生舉手出狼,狼咆哮,謂先生曰:‘适為虞逐,其來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餒甚,餒不得食,亦終必亡而已。與其饑餓死道路,為群獸食,無甯斃于虞人,以俎豆(讀音zǔ,兩中都是盛食物的器皿)于貴家。先生既墨者,摩頂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軀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先生倉猝以手搏之,且搏且卻,引蔽驢後,便旋而走,狼終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極力拒,彼此俱倦,隔驢喘息。先生曰:‘狼負我!狼負我!’”
《東郭先生和狼》(局部)
從圖像叙事的角度,周東申先生以寫實的手法、用實景還原的方式,将惡狼與東郭先生的故事還原在一個原野之中,細緻地刻畫了路邊的野草、石塊、布口袋以及散落在地的書籍;将文學作品中狼“鼓吻奮爪”的語象轉換為一隻惡狼張開血盆大口、仰天長嘯的圖像;将東郭先生“隔驢喘息”的語象轉換為東郭先生因懼怕而癱坐在地、右手捂頭、左手朝狼擺手、口中連說“狼負我!狼負我!”的圖像。如此令人身臨其境的畫面,既通俗易懂地展現了“惡狼被救不僅不感恩,反而要吃掉東郭先生”的故事情節,又發人深省、深入思考。
《東郭先生和狼》(局部)
從形式構圖分析,該作品為方形構圖,一隻鼓吻奮爪、張開血盆大口、仰天長嘯的惡狼位于畫面左側,面露疑惑、被吓得癱坐在地的東郭先生位于畫面右側,畫面中心是狼張開的血盆大口。本應高大勇猛的人,卻變得弱小無依;本應懼怕人類的狼,卻如此張牙舞爪,要置人類于死地。惡狼的強悍有力、肆無忌憚、揚武揚威,與東郭先生的虛弱無力、膽小無辜、唯唯諾諾形成鮮明的對比。作品在人類與動物、善與惡、好與壞的對比中,突出了狼的忘恩負義、東郭先生的善惡不分,進而揭示了故事的主旨和意義。
《東郭先生和狼》(局部)
從木刻藝術表現手法分析,首先周東申先生以線造型,他用粗細不同、長短不一、曲直各異的線條進行形象塑造,最終形成畫面。如他以刻刀深入木闆,刻出粗重的輪廓線和結構線,準确呈現人體和動物體的結構;以細直的線條表現惡狼身上的毛發,突出了狼的生性特征;以彎曲的、鑿刻出的線條表現東郭先生的衣紋走向和裝飾紋樣,突出了東郭先生搖擺不定、糊裡糊塗的性格特征。遠處的天空,路邊的花草、石頭,散落在地的書籍和麻袋也都是用線條精細刻畫。這是周東申先生的藝術獨特性的體現之一。其次,周東申先生計白當黑,僅用黑白二色形成畫面,通過黑白對比凸顯畫面主要内容和形象,表達主題和意義。如在該作品中,東郭先生的面部和手部是白色的,其他部分是黑色或灰色,突出了東郭先生的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惡狼的頭部、胸部、腹部和腿部也有很多高光形成的白色,其目的是為了突出狼的健碩和兇狠。為了使畫面和人物更加立體地呈現,周東申先生在黑色和白色之間,用細密的線條所形成的灰色進行過渡,從而使畫面更為和諧、自然和統一。再次,周東申先生以無當有,擅用留白使畫面内容進行延伸,給觀衆留下無限的遐想空間。這體現出周東申先生對中國繪畫所特有的構圖和畫面表現方式的繼承與發展。因此,周東申先生的這件作品體現了中西版畫藝術的溝通與融合,是中西藝術合璧的佳作。
《東郭先生和狼》(局部)
從内容和意義層面分析,很顯然,這是一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惡狼代表的是忘恩負義的惡人,東郭先生代表的是不辨是非的所謂“好人”。“兼愛”是一種很偉大的思想,但将其用于惡人身上,不但不能使其向善,反而助纣為虐,使好人遭殃。因此,這則寓言故事教育我們要明辨是非,對于壞人壞事絕不能聽之任之、幫之助之,而應對其進行嚴懲,絕不姑息。
——雲沙西河
現在,“東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經成為漢語中固定詞語,“東郭先生”專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濫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則是指忘恩負義、恩将仇報的人。仁陷于愚,君子不與。有愛心是好事情,但千萬不能成為不明是非的“東郭先生”,遇到“中山狼”式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就要堅決、徹底地消滅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