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川泸定地震最新信息傷亡

四川泸定地震最新信息傷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22:49:25

極目新聞記者 丁偉

視頻剪輯 丁偉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縣(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裡。成都市區震感明顯,甘孜、阿壩、涼山、雅安等地有感。

地震專家綜合分析認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鮮水河斷裂帶南東段磨西斷裂附近,為主震-餘震型地震,根據區域構造、曆史地震活動、地震序列類型等資料,近期原震區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餘震活動仍将持續一段時間。

四川泸定地震最新信息傷亡(鮮水河斷裂帶7級以上強震多發)1

地震震中位于鮮水河斷裂帶(圖片來源:四川省地震局)

9月6日,多位業内專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曆史上鮮水河斷裂帶曾多次發生7級以上地震,此次泸定6.8級地震并非汶川地震的餘震,另外此次地震也和幹旱無關。

鮮水河斷裂帶曾發生多次7級以上地震

四川是一個多強震省份。根據四川省地震目錄,從公元前26年至2021年底,四川省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309次(含汶川地震的餘震),其中6.0-6.9級地震60次,7.0-7.9級地震21次,8.0-8.9級地震1次。

四川泸定地震最新信息傷亡(鮮水河斷裂帶7級以上強震多發)2

四川5級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圖(公元前26年—2021年)(圖片來源:四川省地震局)

四川地震活動分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西強東弱,與四川地形西高東低大體一緻。四川省内有多條地震帶,其中最主要的地震帶有三條,分别為松潘、龍門山地震帶和鮮水河地震帶以及安甯河—則木河地震帶。

成都高新研究所所長王暾介紹,9月5日四川泸定發生的6.8級地震震中就會于三大地震帶的交會點附近。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縣(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發生6.8級地震,地震專家綜合分析認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鮮水河斷裂帶南東段磨西斷裂附近。

據了解,鮮水河斷裂帶北起甘孜的卡蘇,南至石棉的田灣一帶,中經朱倭、爐霍、道孚、乾甯、康定,最後在泸定附近與安甯河斷裂帶相接,全長約400公裡,大緻呈西北—東南走向。

據四川地震局官網資料,鮮水河地震帶為沿着川滇塊體與巴顔喀拉塊體交界的鮮水河斷裂帶中強以上地震密集分布的帶狀區域。從1700年到2021年,該地震帶共有53次5.0級以上地震記載,其中,6.0-6.9級地震14次;7.0-7.9級地震8次。

此前曾有學者通過對鮮水河斷裂帶曆史上的多次強震研究發現,該斷裂帶地震分布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鮮水河地震帶是四川地震活動的高強度地帶。據 《四川地震資料彙編》第一、二卷中的四川強震簡目統計,自公元前26年至1981年,四川全省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274次,其中鮮水河斷裂帶發生約70次,占全省地震的25.5%。同一時期,四川全省共發生7.0級以上強震16次,其中鮮水河斷裂帶發生8次,占全省強震的50%。

其次,鮮水河斷裂帶上的地震活動在整個地震帶上發生不均勻。鮮水河地震帶以道孚為中段呈似“啞鈴”狀,北段甘孜爐霍和南段康定、泸定分别震源深度較深,7級以上強震均位于北南兩段。從地震活動度值來看,北段略高于南段。中段道孚細頸帶震源較淺,地震活動度值低于南北兩段,為一過渡地帶。

另外,強震在斷裂帶中段往返跳躍遷移是鮮水河斷裂帶地震的一個顯著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預測該地震帶未來強震發生的地理位置應南遷至康定、泸定一帶,應引起當地經濟開發和城鎮建設部門的高度關注。”該學者在著作中表示。

泸定6.8級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餘震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縣(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發生6.8級地震,地震專家綜合分析認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鮮水河斷裂帶南東段磨西斷裂附近,為主震-餘震型地震,根據區域構造、曆史地震活動、地震序列類型等資料,近期原震區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餘震活動仍将持續一段時間。

6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聯系到四川省地震局監測預報科技處(應急服務處)一級調研員龔宇,據他介紹,地震類型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分别為前震-主震-餘震型、主震-餘震型、雙震型、震群型和孤立型。就我國而言,最常見的就是主震-餘震型地震,此種類型地震的特點為,主震先發生,随後跟随着一系列的餘震,餘震的震級都小于主震。

“此次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餘震,從地震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會認為此次地震是一個新的地震事件。”龔宇解釋稱,學術上對餘震有明确的定義,而此次泸定的6.8級地震不符合汶川地震餘震的定義。

地震和幹旱無關

有網友認為四川甘孜泸定的此次地震與今年的幹旱有關,也有網友拿出“大旱之後必有大震”的理論來解釋此次地震。

9月6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此次的地震和四川今年的幹旱并無關系。

王暾認為,首先所謂的“旱震理論”并不具有科學性。旱震理論認為幹旱成為大地震前兆的原因是,大地震發生前地層的摩擦會導緻發熱,從而導緻地表溫度升高、幹旱。但是,大地震的錯動發生在地下10千米左右,該處的熱量即使要傳導到地表,也需要百年甚至千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不可能幾年就傳遞到地面,所以,不能有效關聯幹旱與幾年内的大地震;另外,大震的發生與幹旱之間的統計被作為旱震理論的“論據”,但是這也不具有科學性。大震本身就有一定的發生頻度,而幹旱也有一定的發生頻度。對于兩個獨立的事件進行關聯,若不認真的話,就會得到“僞關聯”。

“大地震的發生需要大地震帶,今年很多地方都發生了幹旱,例如歐洲的英國和我國的湖南省、貴州省,而這些地方并無大地震帶,也不具備發生大震的地質條件,汶川8級地震前,四川也無全省範圍的幹旱。”王暾說。

同時,王暾指出,今年四川地區出現了長期的幹旱,地表岩石和土壤經過長時間的高溫暴曬,風化會相對嚴重,土質可能會更松散,地震發生後,更易滾落的可能性是有的。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