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勢下,診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應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嚴格執行防疫措施,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其中,院内感染管理是醫療質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不可挑戰的紅線。清潔和消毒則是院内感染控制的基礎性工作,甚至對醫療質量起着決定性作用。
然而,少數個體診所從業人員的院感管理意識淡薄,消毒知識落後,措施不規範,極易引發醫院感染風險。
常見問題
1、重消毒輕清潔
不重視清潔工作,甚至誤以為隻要消毒到位,清潔就可以馬虎一點。
比如:室内有衛生死角,診察設備、一般物品表面有灰塵;打掃工具不分區,一塊抹布到處擦等。
衛生死角清理不及時,塵埃極易帶着病菌形成氣溶膠,引發擴散風險。清潔不到位,會嚴重影響消毒效果,清潔區、污染區使用的拖把、抹布要分開,否則極易引發交叉污染。
2、潔污分區混亂
除建築設計導緻的不能合理區分清潔區、緩沖區、污染區外,最常見的是各區室混亂。
比如:讓患者在診療室甚至配液室内輸液;在換藥室内測血糖、燒開水;在輸液室内配制靜滴液體等。潔污不分,極易引發感染。
3、消毒方法錯誤
比如:
将壓舌闆、體溫表半截插在消毒容器中消毒,而沒有全部浸泡消毒;采取浸泡法消毒針灸針,不符合“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器械必須滅菌”的規定;
沒有将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作為一般場所空氣消毒的主要手段,而是過度依賴空氣紫外線消毒;
錯誤地認為增加消毒劑用量、提高消毒劑濃度、延長消毒時間便可以提高消毒效果。
4、紫外線燈使用不規範
比如:
紫外線燈消毒的有效距離在1米左右,懸挂過高或空間過大、紫外線燈數量不足等都會削弱消毒效果;
紫外線穿透力不強,燈管外表積灰會影響消毒質量,應當每周用酒精紗布擦拭,除去灰塵;
紫外線燈使用超過壽命期,不能僅以“燈亮”認定有效,而應測試消毒效果;
紫外線燈使用記錄錯誤,燈管使用時間應随年初更換消毒記錄本而一并“清零”起算,不是從燈管使用之日起累計計算。
5、消毒液使用不正确
一是配置随意性大,粗略估算用量,沒有根據配置液比例,使用容器測量消毒液原液、稀釋液(水)的量;不查看原液濃度,憑經驗配置,忽視了不同産品濃度的差異性,比如:市售84消毒液含氯量有1%、5%、37.5%等多個規格,如果按同一比例稀釋,結果大相徑庭。
二是消毒液過期使用,除消毒液超過産品包裝物上規定的有效期不能使用外,對皮膚黏膜消毒的液體包裝打開後超過7天不可使用的規定知之甚少。
三是盛放消毒液的容器不消毒,錯誤地認為盛放消毒液的容器不需要消毒滅菌,很少能做到每周兩次對容器進行消毒滅菌。
其他方面,如手衛生、門把手消毒等方面也存在不規範情形。
應對策略
1加強培訓,提高業務技能水平
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要定期組織診所從業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在《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基礎上,重點加強新理論、新技術、新要求的學習,做到知識和技能與時俱進。
診所要加強消毒液配置、七步洗手法等基本業務技能日常實訓,保證清潔消毒規範執行到位。
2落實責任,增強依法從業意識
診所管理及從業人員要增強法制意識,切實履行院感管理的主體責任。要通過醫療機構執行許可校驗和日常“雙随機”檢查,加大普法、執法力度。
《消毒産品衛生安全評價規定》明确:消毒産品有效期過期的,屬于不符合國家衛生标準、衛生規範要求或衛生質量不合格的情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條或《消毒管理辦法》第四十七條進行處理。
《消毒管理辦法》規定:産品衛生質量不符合要求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可以處5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發的,可以處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
對違反上述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要堅持教育與處罰并舉,增強其規範消毒的意識。
3創造條件,提升消毒管理質量
診所可以委托具有資質的消毒供應中心承擔無菌容器等器械的消毒滅菌服務,提高消毒産品的同質化水平;
鼓勵廠家生産小包裝消毒液,有利于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倡導使用一次性消毒用品;
加強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提高消毒管理水平。
作者:宋醫生
内容來源:《醫師在線》雜志總第415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