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農村一直流行着各種各樣的俗語,在辭典中很難找見它們的蹤影,這些俗語主要通過農民們口口相傳。
俗語雖“俗”,但卻意義深刻,其中無不蘊含着人生哲理或者生活經驗。接下來的這些俗語,你還記得它們的意思嗎?
農村俗語一:大豆耳聾,越鋤越通。
實際是指種植大豆需要耕種,也就是在壟台與壟台之間犁地成溝,切斷根系及大豆根瘤,才能生長良好,達到豐産的效果。
農村俗語二:豆子開花,墑溝摸蝦。大豆開花的季節,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時候,哪怕是豆田的墑溝裡有水有魚蝦,也不會影響豆子正常生長,大豆開花期隻要雨水不淹沒整個豆稞,都不會影響大豆的正常産量。
農村俗語三: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
說的是麥子剛剛鑽出芽兒時,即使再大的降雨或者澆灌都不怕;但是當麥子成熟時,即使很少的水,都會将麥子浸倒,讓麥粒泡爛在地面。
農村俗語四: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冬天要多降雪,來年田地裡的莊稼才能豐收,大有瑞雪兆豐年的意思。冬天降雪,首先可以補充田地裡的水分;其二,大雪低溫,能夠凍死田地裡的蟲卵,使得第二年害蟲減少,從而豐産。
農村俗語五:會施施一丘,不會施施千丘,施千丘不如施一丘。這句農諺講的是過去農民種地時候施肥,施的多不如施的适當,不然就是浪費了糞料卻産生了事倍功半的生産效果。
農村俗語六:花期旱一段,産量減一半。
農作物開花期間正是需用大量水分的時候,如果此時發生旱災,影響作物光合作用,減少根系對營養的吸收,因此會出現減産現象。
農村俗語七:三百六十行,莊稼人頭一行。意思是說農業和糧食生産是各行各業的基礎,告誡人們要重視農業生産,人人都要尊重種田的農民。
農村俗語八:春種夏鋤,秋收冬藏。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夏天是田間管理的季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冬天是儲藏的季節,這簡明扼要的八個字勾畫出莊稼人要緊緊抓住一年四季不同時節的特點,種好、管好、收好、儲藏好農作物,嚴格遵循四季規律,才能使四季的生活更精彩。種田是這樣,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農村俗語九:萬物生于土,萬物歸于土。
人世間的所有物種都是從大自然中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大自然中去的。
農村俗語十:一粒糧食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說明種田的艱辛,告誡人們要特别珍惜糧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