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星光熠熠的「微博電影之夜」,演員張鈞甯首次踏上了這個舞台。
手握“年度進取演員”獎杯時,她自曝為拍剛殺青的新戲減重14斤,
加上不斷熬夜,「拍完像老了十歲」。
不少人感慨:她已經又瘦又好看了,竟然還要對自己下這麼狠的手!
然而,被譽為“氧氣美女”的張鈞甯,偏偏有一股鐵骨铮铮的“狠勁”。
戲裡,她可以為了出演一位承受生活重壓的女刑警,一口氣剪掉自己的一頭長發。
和十多名不同領域的女性刑警交流,甚至跟着刑警隊一起現場抓捕毒販,走進真實的監獄。
參加《演員的誕生》,她在渾然忘我的一場哭戲裡眼淚鼻涕齊流,
全然不在乎自己的形象,隻因不想擦鼻涕的動作顯得“跳戲”。
拍《如懿傳》一場雨中長跪的夜戲,2月的橫店溫度降到冰點,
她跪在寒風中被水管淋了四五個小時,卻始終沒有一絲懈怠。
戲外,她将自律進行到底。
在《向往的生活》裡,她每天早上總是第一個起床,把睡眼惺忪的大家抓起來晨跑。
素着一張臉坐在門前,氣定神閑地專心打坐冥想。
在健身房裡不但敢和彭于晏比肌肉,還被他心悅誠服地稱為“女神”。
這個時代不缺美人,缺的是美得表裡如一的人。
張鈞甯精緻的臉龐,高雅的氣質,使她無論走到哪裡都不缺乏焦點與關注。
然而,她從來不止是一個流于表面的“氧氣美女”。
張鈞甯沒有拍戲的天賦,也不是科班出身,記憶力也比常人差。
遇到難背的台詞,她就用最笨的方法背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直到形成身體的條件反射。
拍戲時,隻在乎“我在鏡頭裡有沒有看到這個角色,她活了沒有,她的情感被看到了嗎”。
滑稽的鼻涕也好,難堪的發型也罷,所謂的偶像包袱,她可以全數丢掉。
張鈞甯不是大紅大紫的頂流小花,但提及她時,收獲的總是清一色好評。
或許人們見過太多膚淺的美麗,于是格外青睐這種柔中帶剛的美。
她從不是嬌美的花,而是堅韌的蒲草。溫柔,卻蘊含着無窮的力量。
美貌這張牌如果單出,隻是一個膚淺的死局。
然而,美貌一旦配上了實力,便是一手王炸。
沒有天賦,也可以為想要的人生努力張鈞甯從來不是一個有演藝天賦的小孩。
規規矩矩讀書的她,在前半段人生中,和“演員”這條路沒有任何交集。
出生于書香世家,父母都是高知分子,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張鈞甯自小便是個學霸。
2000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台北大學曆史系,并在大二決定轉讀法律。
接受高等教育,獲得碩士學位,回到校園當一位法學教師,教書育人……
——如果沒有成為演員,這本應是她往後的人生軌迹。
直到某天,在西門町逛街的她,被一個從天而來的表演機遇砸中了。
她抱着嘗試的心态答應了試鏡邀請,卻因為這個“意外”,而從此愛上了表演。
對演藝一竅不通的張鈞甯,初入行時栽了無數個跟頭。
第一次試鏡,她連自我介紹都磕磕巴巴說不流暢。
為了一個拍MV拍廣告的機會,她連續試了40次,收獲的隻有接二連三的失敗。
就連媽媽都不看好自己的女兒——
“她沒天賦,沒情感,沒演技,怎麼可能當演員?”
但張鈞甯是那種面對喜歡的事便“我偏要勉強”的人。
面對媽媽一臉嚴肅的阻攔,張鈞甯倔強地甩下一句:
“這是你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
她悶着頭繼續投入“試鏡-失敗-試鏡”的循環裡,等待每一個轉機。
一開始,她隻能演小小的跑龍套角色。
在周傑倫《回到過去》的MV裡,她是一個隻出現了兩秒的橙衣女孩。
《流星花園II》裡,她飾演西門少爺的秘書,
鏡頭隻有短短30秒,片酬500塊新台币,折合人民币不到120元。
這些微不足道的成就,卻讓張鈞甯樂在其中。
「它可以讓我放松,然後再去觀察。
你如果喜歡它,你還是可以去靠近它,然後你會一直一直地成長。」
在拍戲裡,張鈞甯能收獲一種“自虐式”的快感。
拍戲時刻守在片場,是有名的“橫店釘子戶”,也會一直追着導演問“怎樣才能演得更好”。
遇到角色,被摧殘,然後很痛苦,但又重生。
這個過程,對她而言是幸福的。
她是《白色巨塔》裡的麻醉醫師關欣,清爽幹練的形象一炮而紅,深入人心。
她是《如懿傳》裡的海蘭,善良溫潤,姐妹情深,
讓“海貴人”成為了最出彩的配角。
她是《唐人街探案》裡一襲紅裙的Ivy,
眼波流轉間藏着神秘的魅力,颠覆了陰狠狡詐的反派印象。
屢戰屢敗的打擊沒有擊垮她,反而成為了養分,讓她開出了花。
一次演講中,她問台下的觀衆:
“如果可以選擇,下面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擺在你面前,你會選擇哪一種?
一種是花了六年以上時間拿到法律專責碩士文憑的碩士生,
還有一種是試鏡超過40次仍然得不到工作機會的臨時演員。”
很多人都會選擇一條好走的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而張鈞甯卻更願意聽憑自己的心意,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也許一輩子都拿不到滿分。
——「如果這件事是自己真心喜歡的,我可以用一萬種方法去做到和争取」。
在未知的人生裡,嘗試一百次,一千次
「嘗試」,是張鈞甯人生中最重要的詞。
正如那股從法學碩士切換到影視演員的勇氣,張鈞甯從來不畏懼開展未知的人生。
她參加《跟着貝爾去冒險》,堅強果敢的表現秒殺了一衆男生。
攀岩、直升機跳水活捉老鼠、生吃蚯蚓,她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卻不曾退縮。
每一次全新的挑戰,都是她珍藏的寶藏:
「即使100次裡隻能看到一次不一樣的自己,那這一次就可以抵消你99次的丢臉。
這一百次都是值得的。」
她去澳大利亞高空蹦極,在千萬英尺的雲層感受自由飛翔的快樂。
她到西藏轉山,在海拔5200公尺的高原3天徒步走了54公裡。
她的一年,從南極的探險開始,以北極的極光結束。
張鈞甯有一個屬于自己的“to do list”,
在這個不斷增加的清單裡,她會到世界各地上天下海,經曆一次次奇妙的冒險。
30歲即将來臨時,她像所有普通女孩子一樣,開始為自己的年齡焦慮。
好友陳意涵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一位美國影星,在30歲的前一分鐘,對着鏡子裡的自己倒數:五、四、三、二、一……
零點時分,他笑了。他說:
鏡子裡的我,沒有因為30歲的到來而多一條皺紋,30歲也沒有改變我任何事情,那我為什麼要害怕30歲?
也許正是為了打破“三十而立”的焦慮,
張鈞甯和陳意涵一起跑到了長灘島,開展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旅行。
在異國的海島與沙灘上,她們列出了“30歲必須完成的5件事”,瘋狂了一把。
編髒辮、刺青、裸泳、跳海、與陌生人親吻……
30歲,她們依然在放肆地揮霍青春,依然在做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
這場旅行,讓張鈞甯明白:
隻要身邊依然有愛的人陪伴,就有足夠的勇氣應對今後未知的人生。
令人眼花缭亂的娛樂圈裡,張鈞甯偏偏活成了濁水中的那股清流。
台上,她是敬業的演員,敬畏專業,兢兢業業。
台下,她過着和普通人并無二緻的生活。
品嘗美食,堅持跑步,讀書,與朋友旅行。
不盲從,不跟風。
不矯揉造作,不糾結焦慮。
她演繹着這份人人羨慕的“大女主”劇本,如同寫一本越讀越有韻味的書。
看到她,方會明白,
一個人最高級的性感,不是萬衆矚目,
而是摒棄99%的雜音,隻專注屬于自己那1%的人生。
參考資料:
[1]《張鈞甯:讓生活去發生》,@壹周刊
[2]《張鈞甯:我的人生需要邏輯》,@談心社
✏️作者:紫紫,責編:恰恰。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衆号「行動派」,ID:xingdongpai77,在這裡,用行動創每一個當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