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執照辦理、銀行開戶、社保繳納…這些事情園區都幫我們想到了,在焦頭爛額的創業初期,真的很令人感動!”想起3年前的景象,創業者徐浩楠仍免不了如此感歎。
徐浩楠口中的“園區”即蘇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一所布局了“種子區”“苗圃區”“加速區”等功能區域、可以實現分級孵化的科技型創業園區,先後獲評江蘇省“衆創空間”“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等稱号。“我們成功申報省市級創業項目,獲得‘第一桶金’,離不開園區的幫助。”徐浩楠表示。
這是吳中區創業孵化基地加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吳中區以增量、提質為總目标,打造了一批定位明确、功能完善、運作規範、效果良好的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區現有18家創業孵化基地,其中省級總數(8家)位列全市第一。
一個基地就是一個産業生态圈
“落戶的時候也考慮過其他珠三角、長三角城市,但經過多方面權衡,最終還是選擇了吳中。”說起落戶吳中武珞科技園的緣由,盛田田表示:“吳中把智能制造定位成為重點産業,各方面支持政策很多,也有非常好的産業基礎,與公司的發展方向十分契合,這些都堅定了我們來這裡創業的決心。”
在吳中武珞科技園的孵化服務下,盛田田在入駐當年就獲評了“東吳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稱号,2020年,其創辦的公司獲得了500萬的PreA輪投資,自主研發的産品順利進入量産階段。據介紹,依托“科技園區、科技實業、科技金融”三位一體孵化模式,吳中武珞科技園引育的科技企業已超過80家。
近年來,吳中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重點産業,打造了吳中科技創業園、東創科技園等基地;圍繞傳統手工藝、農副産品等地方特色産業,建設了舟山核雕市場、東山電商産業園等基地。“一個基地就像一個集聚産業的巨大磁場一樣,把同類型的創業企業吸引過來,從而做強做優産業生态圈。”吳中區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業成為帶動就業的“新引擎”
位于太湖之濱的東山電商産業園自成立之初,就肩負了解決農産品流通難、農民“賣賤”居民“買貴”、農民就業難的使命,帶動了農産品傳統銷售模式和農民就業模式的巨大變化。截至目前,産業園已集聚電商企業96家,帶動就業562人。
“這裡不僅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同時扶持政策的力度很大,經常舉辦線上運營培訓班,還有各種主題沙龍交流,可以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來自浙江的小朱是最早入駐産業園的創客之一。
據了解,吳中區堅持把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作為幫扶勞動者自主創業實現就業的重要載體,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和力量參與構建創業孵化和服務體系,以服務初創者、初創企業為基本定位,着力孵化創新引領能力強、帶動就業效果好的創業項目。截至目前,各基地已成功孵化企業6493家,帶動就業52575人。
每年按照績效獎優罰劣
“對達到A、B、C三級的基地分别按照最高25萬元、12萬元、5萬元标準給予獎勵,并同步給予最高20萬元的運營補貼,對連續兩年考核不達标的基地給予撤銷稱号處理。”說起對基地的後續管理政策,吳中區人社局人力資源管理科小馬如數家珍。
“政府的獎勵資金會用在硬件設施提升、服務标準提質和配套政策提檔上,争取把服務做到極緻,做到每一位創業者的心坎裡。”吳中金楓廣告産業園副總經理孟紅介紹,園區連續3年獲得A級認定,先後獲得各級政府撥付的獎勵資金130餘萬元。
據介紹,吳中區對創業孵化基地建立了評估退出機制,每年會對基地的基礎建設情況、項目孵化情況、創業服務開展情況、創新工作推進情況開展績效考核,分類别進行“獎優罰劣”。近三年來,各級創業孵化基地共獲得資金支持逾1500萬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
校對 蘇雲
來源:紫牛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