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女兒和我去菜地淋菜,看着我拿着水壺澆水有點辛苦,女兒在一旁開興地說:“媽媽,咱們不用淋了,等下雨不就可以了嗎”,聽到女兒這樣說,我突然傻愣,在想,女兒這樣想是不行了,小小年紀就不想努力了,怎麼行。于是我幹完手上的活時,找了個幹淨一點的地方,和女兒說起了守株待兔的故事:
在春秋時代,有位宋國的農民,他每天清晨早早就去田裡幹活,直到太陽下山才會收拾農具回家。
有一天,農民正在田裡辛苦的幹活,突然遠處跑來一隻兔子。這隻兔子跑得很急,一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邊的一棵大樹,糟糕,兔子的頸部被撞斷了,當場倒地死亡。
農民看到後,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後很開心的收拾農具,準備回家做大餐。在路上,農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這麼好的事,那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呢?
從那之後,農民每天都守在大樹邊,希望可以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很多天過去了,始終沒有等到撞死在大樹下的兔子,反而因為他不幹農田的事,田裡長滿了雜草,一天比一天荒蕪。
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隻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女兒聽懂了故事的道理,于是拿着水壺說要淋菜,我說,今天淋夠了,咱們明天再來吧。女兒說,好的,接着開心地笑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