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特斯拉汽車帶給我們的啟示

特斯拉汽車帶給我們的啟示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07 14:09:37

特斯拉汽車帶給我們的啟示(不要低估特斯拉的)1

原創 李鋼

就在最近,路透社披露,特斯拉将在上海建第二工廠,年産能45萬輛。

特斯拉如此在上海的總産量有望超過100萬輛/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樞紐。

特斯拉内部人士對此做了澄清:是擴産,不是建第二工廠。

一、來勢洶洶

今年前兩個月, Model Y累計完成65,700輛的銷量,位列國内SUV累計銷量第一位;在轎車市場, Model 3同樣獨占鳌頭惹人注目。

4月11日,乘聯會公布的3月份汽車銷量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銷量為65,814輛,同比增長85%。這也是特斯拉連續第7個月實現銷量超5萬輛。

4月的銷量數字,臉色難看得就像ICU裡的重症病人。上海遭遇疫情圍剿,供應鍊斷線停擺,不止特斯拉,車企無一幸免。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埃隆·馬斯克的戰略規劃。5月6日,特斯拉發布的2021年影響力報告顯示,到2030年,特斯拉的目标是實現每年銷售2,000萬輛電動汽車。

2,000萬輛是什麼概念?較2021年,翻了20倍。

或許人們沒有注意到,特斯拉的産銷初具規模之後,并沒有在智能化的道路上窮追猛打,而是把所有力量都用來擴大産能。

特斯拉蹭着中國堅持主張全球化的熱度,在中國的地盤上輾轉騰挪。看上去好不惬意:一邊享受着中國的優惠政策,一邊撿拾着中國消費者的真金白銀。

孰不知,特斯拉不光在中國,但凡它能伸展四肢的地方,都是一門心思地上量、上量、上量!

特斯拉拉開架勢在全球跑馬占地,他們無視中國車企、德國BBA、日本雙田這些競争對手,好像認為他們的電動車産業,就像乳臭未乾的嬰兒,體量尚小立足未穩;更不在乎這些後來者如何争先恐後地追逐智能化、追逐高階自動駕駛。

二、市場邏輯

特斯拉汽車帶給我們的啟示(不要低估特斯拉的)2

特斯拉以先發優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面,所以要牢牢抓住電動車市場的時間窗口。他們想的很通透,他們必須盡快擁有高企的市占率,他們要牽着全球市場的鼻子走。

特斯拉的市場策略,反複降價引流和漲價再吊胃口,經過這樣的神操作之後,市場上特斯拉Model Y的價格區間來到了31.69萬元到41.79萬元。而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也達到了29.1萬元到36.79萬元。

這樣的價位,實際上已進入中國車市中高端的消費群體,也說明我國的消費者開始在消費金字塔結構的底層拾級而上。

不遺餘力地擴能增産,我們不妨動腦筋想想,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現在賣得極其火爆的特斯拉,正是拿捏準了中高端市場正在快速釋放的市場體量。

特斯拉必須快速地跨進存量市場,決不能等競争對手來搶将要到口的蛋糕。

市場的邏輯是,市場需求的窗口期稍縱即逝,誰也不能放過快速釋放的機會!這對中國的汽車産業而言,意味着什麼?又應該怎麼做?

反觀我們的汽車産業,與美國人的務實作風不同,不管是所謂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轉型,都在拼命追逐着所謂智能化、自動駕駛……

最近《電動車在線online》發布的一篇文章說得更形象:“與之相反的是,它讓我們更安于陷入這個城市的鋼筋水泥裡。用智能化和低成本的方式,在城市擁堵的交通環境裡,找到比燃油車更适合存在的意義。”

面對特斯拉的攻城略地,我們在做什麼?除了羨莫嫉妒恨,有沒有針對性的策略和行動?

在我國,目前電動車“兩頭大中間小”呈啞鈴型市場形态,反映了消費者的實際情況。一頭是高端用戶,年輕前衛,富裕多金,被智能和新潮所吸引,客觀上引領了消費的風氣之先;

另一頭是量大面廣的低端用戶,考量車型是否實用便宜,他們更多算計能耗,用電是否比燒油合算,盡管現在車型爆款不多,也給目前的滲透率做出了較大貢獻。

不能諱言,供應側目前的産品結構,有意無意中,商品“短缺”階段選擇了“兩頭大”的态勢。

三、機遇同在

特斯拉汽車帶給我們的啟示(不要低估特斯拉的)3

而“中間小”,正處于一個認識認同的短暫曆史階段。目前20%多的滲透率正在迅速加快,觀察這部分消費群體,他們觀望的臨界線即将被道路上越來越多的電動車沖垮,因此他們的置換和增購大概率會追随消費潮流,相對高端産品需求群體,其體量容易形成更大的市場。

從向清潔能源過渡周期和消費者的意願權衡,今後相當一個時期,燃油、純電、混動将會和平共處此消彼長,後者在市場上,已經呈現出越來越受歡迎的勢頭。

“覆蓋城區常用裡程的PHEV市場大有可為,到2035年之前都會很受市場歡迎,它會吃掉燃油車的市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2021年9月也曾做出如是判斷。

把眼光再放寬放長一些吧,從需求群體和預算能力考量,中間的“小”一定會比兩頭要“大”,市場形态由“啞鈴”必然變為“紡錘”。那麼,從産品方向到産品結構,當需求來勢兇猛猝不及防,我們準備好了嗎?

當然,中端産品的智能化配置,決定了制造成本和盈利水平。所以,定價策略是個問題,制造商和消費者,對此都存在着不小的疑慮和恐懼。

置換與增購,市場正在向新能源産品轉移中,中國的汽車産業,有沒有能力争奪高端市場的份額,有沒有眼光及早布局中端市場?

新勢力顯然力所不及,他們的産能跟不上。這跟時下大家芯片短缺沒有邏輯關系。

因為新勢力僅靠資本市場圈來的錢堅持“再生産”,維持不了太長時間,自身體系力也很難短時間形成産品規模,何況增加産品線。

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把有限的精力和資源,都投放在直營模式、分配給自研、自制、自營、自服的路線上去了。

傳統車企轉型,多年積澱的體系力,加上與時俱進的學習進化,頭部企業有條件迅速成勢,但也要看企業決策人的眼光、覺悟和決斷力。千萬别被人忽悠“瘸”了,好像智能電動車高不可攀,誰定義誰,還不一定呢?

有識之士認為,在向新能源轉型的機遇期,沒有什麼“新勢力”“傳統勢力”之分,要形成規模優勢,要出世界之先,必須合縱連橫,必須優勢互補,對國家、企業和消費者,才是正确的戰略取向。

近日又有消息說,馬斯克出席《金融時報》“汽車的未來”峰會時透露,特斯拉未來(外媒猜測2023年)會推出一款定位低于Model 3的入門級的電動車型,售價2.5萬美元(約合人民币16.8萬元),續航裡程在450km左右。

看看,埃隆·馬斯克,好大的“野心”,特斯拉,好大的“胃口”。他們除了要“吃掉”中國市場,腦殼裡還盤算着世界版圖!在這方面,他們應該是我們的學習榜樣!

四、匪夷所思

特斯拉汽車帶給我們的啟示(不要低估特斯拉的)4

馬斯克當然不會操心我們的汽車産業。他的特斯拉給世界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畫面顯示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加快推動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過渡。

要實現2,000萬輛年銷量的目标,特斯拉需要強大的産能支撐。

除了在上海建立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中心”,3月22日,特斯拉德國柏林超級工廠投産,該廠主要生産Model Y,計劃産能為一年50萬輛。

緊接着到4月8日,特斯拉美國德克薩斯州超級工廠投産運營,目前已經完成首批 Model Y車型的交付,預計年産輛能達到50萬輛。

特斯拉表示,如果能夠通過持續的增長速度實現這一裡程碑式的車輛交付,到2030年,特斯拉的車隊總數将超過數千萬輛,每輛車每年可以減少數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信全世界善良的人們,都會被馬斯克感動得心悅誠服,都會歡欣跳躍地期待欣賞這幅鴻篇巨制。

無獨有偶。作為地球級首富,埃隆·馬斯克,在最開始推出星鍊計劃時,打出的旗号是網絡覆蓋全球,旨在造福全人類。

當地時間5月8日,俄新社發布消息,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羅戈津喊話馬斯克,稱他提供的SpaceX“星鍊”衛星系統在為烏克蘭的新納粹勢力提供服務,并要求馬斯克為此負責。

這不是空穴來風。據外電報道,這次導緻俄羅斯直接向馬斯克喊話的原因,緣起此前在亞速鋼鐵廠被俘的烏克蘭海軍陸戰隊第36旅參謀長德米特裡·科密揚科夫。

他在被俘後向俄羅斯透露,馬斯克的“星鍊”系統地面終端設備,曾經被提供給了亞速營的新納粹武裝和烏克蘭的部分海軍部隊。

不是要造福全人類嗎?怎麼俄烏戰事爆發,星鍊就把外面這層民用“馬甲”一甩,立刻變成赤膊上陣的殺人利器。

日前又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再次震驚了我們的天真和善良。

“作為領先的民主實體和擁有先進技術的經濟體,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夥伴。”美國國務院官網的“美台關系”頁面近期作出了如上表述。

出爾反爾,見利忘義,寡廉鮮恥,長臂霸淩,就是當今美國政府的畫像!存在決定意識,所以馬斯克不光是行為人更是社會人。

馬斯克在俄烏沖突中的行為告訴世人,對他絕不能從單純的經濟視角看待。星鍊計劃也好,智能電動車也罷,都具備衛星網絡遠程操控的條件,如不清醒對待,中國和世界人民,将會有一天吃他的大虧。

你信不信,快速增長的民用智能電動車,假如被人“黑”進系統惡意操控,數以百千萬億計的社會車輛,将會變成定時定向的攻擊武器!

細思極恐,一身冷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