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世界迎來一個新的人口裡程碑。今年7月,聯合國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預測,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将達80億,2050年将達97億,2100年全球人口或達104億。
全球人口從70億邁入80億大關僅用了11年,新京報貝殼财經用數據為你拆解,進入“80億時代”,全球人口格局如何變化,中國将如何應對人口變局?
一、從70億至80億用了11年
但1971年後全球人口增速持續放緩
《報告》顯示,全世界人口從 70 億增長到 80 億用了大約 11 年,與從 60 億增長到 70 億的時間接近。下一個10億增長預計需要大約 14.5 年,将在2037 年發生。
不過,聯合國預測的這一日期是象征性的。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報道,聯合國基于其人口增長預測模型,選擇今年11月15日作為世界人口達到80億的紀念日。精準預測世界何時突破80億是不可能的。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梳理世界銀行數據發現,1961年至2021年間,世界人口年增長率呈現先上升再下降的趨勢,于1971年達到峰值2.13%,此後急劇下滑,2020年不到1%。
聯合國預測,由于生育率持續下降,到2050年,全球人口年增長率可能會下降到0.5%左右。
二、2050年全球人口預期壽命達77.2歲
世界人口老齡化率為16.4%
随着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壽命持續增加。聯合國數據顯示,1990年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64歲,在2019年增至72.8歲,在2050年增至77.2歲。《報告》指出,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多國人口預期壽命有所下降。2021年,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1歲。
全球人口壽命不斷增長,疊加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社會老齡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報告》預測,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從2022年的9.7%上升到2050年的16.4%。
三、過去十年中國人口發展:
總量平穩增長 性别結構改善
2012年至今,我國不斷調整優化生育政策。這十年來我國人口保持平穩增長,性别結構持續改善,人口流動日益活躍,集聚度提高。
今年10月,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2—2021年年均出生人口為1620萬。2021年末,我國人口數量為14.13億,比2012年末增加5338萬。
國家統計局披露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性别比穩步下降。2021年末,我國男性人口為7.23億,占51.2%,女性人口為6.89億,占48.8%。從出生人口性别結構看,202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為108.3,比2012年降低9.4,已經接近正常值的上限值,出生人口性别結構改善明顯。
四、我國如何應對未來人口變局?
2050年我國将有5億老年人口
今年7月,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與聯合國人口司、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共同舉辦“世界與中國人口展望數據發布暨低生育應對研讨會”,會上指出,“十四五”及中長期總人口将相繼經曆零增長、負增長。同時,我國将面臨低齡老人占比高、高齡老人數量翻番的局面。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表示,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中國的基本國情。
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中國将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2035年前後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接近5億人,占比達到36%左右,老年人口規模及比重相繼達到峰值。長遠來看,我國人口老齡化将對我國勞動力需求和養老金體系産生深遠影響。
如何積極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今年以來,養老利好政策持續釋放。我國8月上線中國老年人才網,标志我國老年人才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啟動。11月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财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标志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各地政府也積極用技術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助力“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