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們不是說道東北的“雪綿豆沙”和廣州的“白糖沙翁”嗎,這次咱們說的還是這主角兒。不過換了個地方,今天給大夥介紹一下浙江的“蛋清羊尾”。嗬,别乍一聽這名兒,您就以為是道大菜,炖羊尾?其實不然,這道菜裡,那和羊沾邊的連根毛兒都沒有。
不同的羊尾巴
蛋清羊尾又名蛋白夾沙,是浙江臨海列入《中國菜譜》浙江卷的傳統特色名點。蛋清羊尾以雞蛋清、熟豬油、鮮豬闆油、豆沙和 幹糯米、白糖、幹澱粉為原料,先取蛋清,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直至用一根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為度,再加入幹澱粉攪勻,将預先制好的以豬網油包裹的豆沙丸子裹上蛋糊放進熟豬油裡炸。丸子十分鐘後會變得胖乎乎的、油黃黃的,待到三分嫩黃,便可撈起裝盆,灑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
油炸的 鞋底都好吃
這個原是臨海人在明末清初時創造的一個名菜,當時食品隻在高檔菜館裡出現,如聚豐園、太白祥、安樂天、同春園等飯店。後來因為制作技術流出,民間也有蛋清羊尾出現,常見有人推着小車,上面放着油鍋及雞蛋等相關食材和制作工具,開始了一天的營生。蛋清羊尾因形态似羊尾巴,又用雞蛋清作原料,故名蛋清羊尾。
改日 去臨海走一走
詩人舒婷的一篇題為《大美臨海》的文章時,中間有這麼一段話:“炎炎盛夏我已經站在臨海市的紫陽古街,極不雅觀地手捧剛起鍋的‘蛋清羊尾’,熱騰騰軟酥酥香噴噴,唇齒來不及盤點個中真谛,嗓子眼已經徹底沒收了。”
輕輕咬開,先是雪白細膩的蛋清,綿密柔和而富有彈性,蛋清裡面裹着的是滾燙的入口即溶軟糯香甜的桂花豬油紅豆沙,這散發着桂花芬芳的甜蜜,不愧是清朝宮廷禦宴上的風味食品。
想咬一口嗎?
哦對了,查資料的時候小編還發現,其實北京也有這麼一道菜肴,就叫炸羊尾。哈哈哈哈哈,都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啊!今天你吃了嗎?
北京炸羊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