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03:13:11

進入金文學習階段後,對其發生、演變、定型及衰落,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近一個時期,我連續寫了幾篇青銅器著名銘文的學習體會文章,現在再把有關零散的線索串聯起來,從金文的源頭去探尋,以期全面了解金文藝術史。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1

金文亦稱鐘鼎文,一般指的是商、周及戰國時期刻制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這些銘文最早見于商代中後期,有專家考證大概出現在商朝後三百年左右。應與甲骨文屬同一時期。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2

金文與甲骨文的關系、區别有哪些呢?金文與甲骨契刻文字的出現孰先孰後?從有關史料及綜合當代學者意見來看,隻能初步判定為同一文字體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表現樣式。從字形結構看,商代金文與甲骨文,相似度較高(有人據此認為金文脫胎于甲骨文,頗有争議),有不少字甚至完全相同,隻不過存在契刻與鑄造的區别!甲骨顯刀鋒,筆道細直,書寫風格單一,而金文則顯現出墨迹筆痕,曲線符号增多,書寫風格也豐富一些。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3

商代至西周初時金文的特征、标識是什麼?整體來看,其圖形、裝飾的意味較為明顯。這反映了早期文字依類象形的特點,如南朝梁庾肩吾《書品》指出的“故遺結繩,取諸文,象諸形,會諸人事”,大意是放棄結繩記事的方法,取法于天象地理,創立象形萬物,附會人事的造字方法,這是創立文契一一從圖畫仿形到抽象線條轉化的必由之路,金文形成亦如此。同時,為了适應青銅器紋飾的裝飾性特色,金文帶有幾分宗教色彩的神秘,如常見肥壯筆畫,波磔明顯而獨特,圓、方、銳角形成不同的塊面,不少字體呈形象化的構成體态等等,如“射”字,出現弓箭形象,“鼎” 字象個銅鼎的仿形,“虎、馬、鹿、象、犬” 等動物字形也仿原形(簡筆模拟)等等,這些象形與線條兼融,古老、拙樸、生趣,簡約圖形加抽象寫意就成了早期金文的标識符号。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4

商代末期的金文内容,大都單一,字數很少。目前已著錄的有銘青銅器五千多件,十字以下常見,少則一二字,多為六七字,到了商末周初,才出現了較長銘文,一般不超過五十字。刻的内容無外乎族徽、圖騰征号、先人名諱及器主姓名等,具有濃厚的圖形裝飾意味。而大量字數較多的銅器銘文,出在西周中晚期,動辄幾十字上百字,還有一些銘文長達四五百字,《毛公鼎》為發現的青銅器銘文之最,達到498個字。目前發現上百字銘的約一百多件。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5

史料稱,金文由産生到成熟定型,走過千年之旅,當言之不虛。我認為,文字與書法相輔相成,文字同書體的演進,遵循的同一規律,先秦書法包括甲骨、金文,作為書法“先驅”者,為完全地線條化、字符化奠定了基礎,直到漢代隸書的出現,才真正擺脫了圖象化的象征,标志着書法真正成熟期的到來。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6

分析金文早期的銘文筆法,還存在着明顯的固有形态與書寫規則。如頭粗尾細的紡缍之狀;前細後粗帶有明顯波磔的重捺;肥肚樣式的橫畫筆道;以及較多勻稱規範的圓轉用筆等等。如果用概括性的語言,可否說是象形與線條相融相合中發生的“金文蛻變”現象呢!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7

正因為早期金文處在逐步變化之中,結體中的自由與随意不可避免。不少字有幾種異體寫法,普遍存在着添筆、減筆現象。這種“仿線”寫狀或以形寫意糅合的章法,大小參差錯雜排列,給整體章法造成一定的影響。這說是先天不足的“缺陷”也可,說成生動有趣的分布亦可,這隻是當時金文的一種初始狀态而已。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8

當然,随着金文的不斷成熟,塊面仿形、結體率意漸趨消亡,本着約簡概括的原則,由簡略圖形向抽象符号化逐步演進,整饬定型後的金文在周朝後期占據了主流位置。有學者把這種現象特征歸之為“篆引”,即說“篆”代表萦繞迴疊和彎曲圓轉,而“引”代表書寫上的轉引仿形、中含内斂等用法,也不無道理。隻是各人怎樣去看待、析分這種篆書漸進的過程及形成的特征,往往會有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可用不同的理念去概括、闡釋,這不過是學術理論上的見解各異罷了。

金文發展過程特點(早期金文産生形成)9

我覺得,早期金文生動有趣,形意兼容的字體構成,帶着遠古的悠遠、滄桑與神秘,同中晚期漸趨成熟的金文相比,有其獨特的魅力,挺招人喜愛的!

本文由侯和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責任編輯:梁飛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