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大寶庫中一顆璀璨耀眼的鑽石,成語是漢語語言的高度濃縮,也是漢語語言的精華。這種在語言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濃縮和精華,有着獨特的魅力,不可替代和不可比拟的優勢。成語也有類分,很多的成語中都有“蘭”字,帶蘭字的成語很多,這就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如:義結金蘭、契若金蘭、蘭薰桂馥、玉樹芝蘭、芝蘭之室、蘭質蕙心、謝庭蘭玉、披榛采蘭、蘭桂齊芳、蘭摧玉折等不一而足,如果細細品味這些帶有蘭字的成語,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成語大多包含着贊揚或者美好的寓意,都是褒義詞性,甚至把人的一些美好優良的品德和蘭花聯系起來,由此也有了“君子當如蘭”的說法。
由此可見,蘭花在人們的認知過程中,就逐漸地被賦予了某種品和德,而這些品和德又是一個很優秀的人所具備的品質。所以自古以來蘭花就成為文人墨客贊詠的對象,梁宣帝蕭詧(chá)就曾經做過一首有名的蘭花詩,蕭詧十分喜好文章的内容和義理,他還是一位佛系青年,對佛經中的典籍《華嚴經》、《般若經》、《法華經》等都做過見解疏義,《周書》有其傳。
《諸名家百花詩》書影
非常有趣的是,選入《諸名家百花詩》的第三首就是一首蘭花詩,這首詩正是出于南朝梁宣帝蕭詧之手,《諸名家百花詩》中的蘭花詩是繁體字,摘錄于下:
籣花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兢莭,舍秀委薇霜。
将書中這首詩的繁體字轉換成簡體字之後,原詩就是:
蘭花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舍秀委薇霜。
譯文:
這幾句的大意是:連同莖葉采摘而來的蘭花聊可佩帶,将蘭花放置于室中,香味自然飄來。蘭花開的時候又不像其他花卉那樣拔高莖節,蘭花含蘊着它秀美的姿色在微霜裡衰微凋謝。
賞析:
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有将蘭花佩戴在身上的習俗。屈原在《離騷·九歌·少司命》中就有“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餘”、“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的詩句,屈原身佩蘭花,愛惜蘭花,種植蘭花,而且以蘭花的蘭心蕙質自比。蘭花以其形美、色美、花幽香而成為“君子”和“香草美人”的代稱,蘭花與君子形象畫上了等号,“君子當如蘭”就是說彼此高潔的品性;蘭花以其莖葉的纖柔細長和花開的美麗幽香又和古人心目中的美女畫上了等号,“香草美人”說的就是蘭花和美人之間的相似性。這樣的贊美使蘭花這種植物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記憶與符号。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連同莖葉采摘而來的蘭花聊可佩帶,蘭花放置于室中自然飄香。這兩句詩不由得讓人想起最近幾十年風靡的“下山蘭”來,人們對于下山蘭的熱情和癡迷程度與日俱增,甚至品相好的、精品的或者極品的下山蘭價值不菲,将人們對蘭花的喜歡與追求推向了更高的層次。
生長在野外的原生蘭花、喜歡生長在潮濕蔭蔽的自然環境下。我想梁宣帝蕭詧是一位蘭花的追求者,一位對下山蘭情有獨鐘的人,可以根據詩句展開美好的想象,梁宣帝蕭詧大清早就來到了長着蘭花草的山上,他開始在諸多的蘭花草中挑選起來,在經過一番仔細的搜尋和甄選之後,他發現了一株珍異的蘭花,這株蘭花無論是莖葉還是花都是那麼的與衆不同,就是一株絕品的蘭花。他小心翼翼地将蘭花從土壤裡連根挖出來,蕭詧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欣喜和激動,他趕緊将這株蘭花草帶回去,格外細心地将這株蘭花草栽培在花盆裡,頓時整個房間裡彌漫着一股芬芳馥郁的味道,這味道是從何而來呢?原來就是這株蘭花發出的幽香。
慢慢地靠近蘭花,輕輕地細嗅蘭花,這種香味是令人神清氣爽的,這種香味是沁人心脾的,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四肢百骸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服,一個早上的勞累在這蘭花香中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蘭花的花瓣嬌小,一瓣瓣綻開,輕盈而又靈動,每一片花瓣都在翩翩起舞,蕭詧愛極了這株如此曼妙而又極富神韻的蘭花,他輕輕地摘下一朵,佩戴在自己身上,讓蘭花隽永的香味留在自己身上,他是有多麼的愛這株蘭花呀。
“開花不競節”蘭花開花的時候,花莖在葉片間若隐若現,跟狹長的葉片渾然一體,花朵也悄無聲息地自由綻放。并不像其他的花一樣,抽出長長的花莖,也不像其他的花朵一樣在枝頭高高炫耀。每讀到這句的時候,感覺不到作者過度的溢美之詞,隻能體會到作者真真切切的感受,這才是蘭花含蓄内斂的品與德。詩句也在無形中贊美了蘭花,君子也是具有這種品德的。也能在“開花不競節”中讀出“君子當如蘭”的意味。
“舍秀委薇霜”蘭花經過生長,花開,又在秋天的微霜中衰微凋謝,這句詩自然而然地娓娓道來,讀來也不會有一絲花落的惋惜,也不會因為蘭花枯萎而有一點愁緒。愛花之人大多惜花,但是愛花的心态又是很自然,蘭花典雅高潔的品性與養花人的心态融為一體。不以蘭花開放時的優美姿态過度驚喜,也不以花落凋零而哀歎。不喜不憂、看淡榮辱、寵辱不驚,這恰恰就是君子應該具備的美德,君子應該有的風度。這一句是對蘭花自然屬性的真實寫照,又何嘗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實寫照呢?詩句更是恰如其分地将蘭花的自然屬性與君子的品德結合了起來,是“君子當如蘭”的内心寫照。
這一首詩更多留給後世的是“君子當如蘭”的寫照和“芝蘭之室”的重新認識。“芝蘭之室”本出自于《孔子家語·六本》中的一個成語: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芝蘭之室”就是說良好的環境對人品修養的提高有所脾益,良好的環境也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優秀。從蕭詧的蘭花詩中也能讀出這樣的意境,可以設想,在一個養殖着蘭花、彌漫着蘭花香的房間裡,多多少少可以濾除一個人心中的浮躁,讓他暫時忘卻心中的牽絆,而能安安靜靜地坐下來;這樣一個有着蘭花,不時的飄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蘭花香的環境裡,可以适當的減輕心中的焦慮不安,心态也會變得平靜起來。這樣的一個環境是可以集中起一個人的精力,聚合起一個人的正能量的。
結語:蘭花的故事與我們千百年來的文化有着密切的關系,彰顯着我們的智慧,傳承着我們的品德,有孔子的“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的芝蘭之室;有《易·系辭上》的“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有王羲之在蘭亭千古流芳的《蘭亭序》;有山巨源與阮籍、嵇康的“契若金蘭”之面;還有蕭詧的蘭花詩。蘭花與它被賦予的品德無不深刻地影響着我們方方面面的生活,點點滴滴地融進我們的血液和靈魂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