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出了一句相當豪邁的詞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火藥發明并應用于軍事以前,弓箭是先民們獲取獵物、發動戰争以及抵禦外敵的主要武器之一。早在先秦時期彈弓就已經被發明出來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有這麼一首小詩,用短短的八個字,就生動描述了弓箭的制造和使用過程。
衆所周知,詩歌是一種相當精煉的文字表達方式。它分為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詩等形式,我們最常見的大都是五言律詩和七言絕句,它們都能夠在短短二三十字中勾勒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或描述出詩人眼前所見之景色,或體現詩人蘊含于筆下的情感,曆經千年後仍能讓讀到的人為之動容。有些詩句甚至隻一句,短短十幾個字就能震撼人心,如被稱為千古第一絕句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代大詩人李白劇照
詩詞是在唐宋時期達到巅峰,也是在這一時期有了許多寫作詩詞時約定俗成的習慣。此前對于詩歌作品隻有一個要求:“單字不成詩”,也就是說詩歌至少要有兩個字。然而雖然漢語意蘊豐富,在理解詩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詩人當時所在情景去理解,但寥寥兩三個字依然很難完整表達詩人心中所想,這對于讀者的想象力和詩人的筆力都有着相當大的要求。
01我國古詩曆史上有一首被稱為“南音之始”的詩,名為《候人歌》,全詩總共4個字:“候人,兮猗!”這首詩被記載于《呂氏春秋》中,是我國有史以來可查的第一首中國戀歌,全詩僅有四個字,還有兩個字是語氣助詞,傳達的中心思想也非常簡單:等你。雖然它非常簡單,但是已經滿足了一首完整詩歌的所有要求,因此得到了古今很多學者的承認。
▲大禹治水石雕
毫無疑問,這首《候人歌》的風格影響了此後的《詩經》、《楚辭》等多部作品,可以說是先秦時期愛情詩歌的開篇之作和代表作。不過它被收集于《音初篇》,更多是作為一首歌而不是一首詩被收錄的。這首詩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多的也是因為詩中所描述的被等待的主人公是治水途中的大禹,而喊出“等你”這兩個字的正是他的妻子。
▲越王勾踐劇照
無獨有偶,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中也有一首如《侯人歌》這樣簡單精煉的詩歌,名叫《彈歌》,雖然其字數是《候人歌》的二倍,但精妙卻尤有勝之。這首詩是楚國一射箭高手所創,當時越王勾踐向他詢問射箭的技巧,他便回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全詩僅有八個字,但卻讓人拍手叫絕,堪稱最簡練、最精悍的二言詩,但它到底有什麼精妙、特别之處呢?
▲古代弓箭
它看似隻是一首簡單的科普小詩,但是字句非常簡短,語言也很質樸,讀起來琅琅上口。在有詩意的同時,它還有一種大多數詩歌所不具備的獨特的明快節奏,仿佛能感受到當年的射箭高手将箭射出的痛快酣暢,此外又蘊含着與自然鬥争的豪邁氣概在其中。這八個字組成了四個動賓結構,節奏短促,但表達精簡流暢,僅用八個字就道出了弓箭制作、發射的原理
02前四個字“斷竹,續竹”描述的就是弓箭的制作過程,即砍伐竹子作為原料。由這兩字,再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很容易就能聯想到一副先民們穿着獸皮裙,手持骨刀和粗糙的青銅斧子砍伐竹子的情景。砍伐之後的削枝葉、破竹成片等步驟在詩中被省略了,但是“續竹”二字又讓人不會忽略掉這些步驟。
▲現代人砍竹子
“續竹”是用藤蔓等韌性植物将竹片兩端連接起來以制作成彈弓的過程。隻要我們能夠想象到弓箭的樣子,就能夠想到“續竹”時所用的必然不是整根竹子,期間的削去枝葉、破竹成片等工作自然而然就會浮現于腦海之中,這些起承轉合的步驟在力求簡短的小詩中自然就被省略了。而“續竹”之後,簡單的工具就已經制成了。
▲古代弓箭手劇照
“飛土”指的是把泥彈裝到竹弓上打出去,雖然泥彈的制作過程尚未交代,不過相信每一個曾經在童年時玩過泥巴的人都能構思出自己的步驟。“飛土”的目标正是飛禽走獸,“逐宍”就描述了打中之後飛奔去取回獵物的過程。這樣一首簡潔明快的小詩結束,打獵成功的豐收喜悅也從詩中一絲一縷地透露了出來。
結語正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此詩雖然僅有八個字,異常短小精悍,但卻是包含了從工具制作到收獲獵物的全過程,可以說是相當引人回味了。當時書面語言處于雛形時期,為求方便人們喜歡用盡量簡潔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除了動詞和賓語外,所有的主語、形容詞等都會被省略。但讀起來卻是妙不可言,值得拍案叫絕。
參考資料:
《江城子·密州出獵》
《呂氏春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