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 人物介紹 -
…
凡有井水處,皆可歌柳詞。
這是世人對柳永的褒獎,在民間,柳永更有“白衣卿相”之美譽。
他追求仕途,卻郁郁不得志,
無奈流落于秦樓楚館,靠給歌妓填詞為生。
所以“柳詞”通俗易懂,很接地氣,
不經意就能觸動人心。
他出身于“河東柳氏”,為名門望族,前途無量,
卻因“奉旨填詞”而觸怒了宋真宗,科舉中第後被除名,
還落得個“屬辭浮糜”之名。
雖然柳永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但詞風亦有豪放之作,比如那首著名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争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也正是因為這首詞,柳永的仕途才受阻,先後受真宗和仁宗所不喜,包括宰相晏殊也揶揄他說:你也寫詞?
在京城流連10年受盡挫折後,柳永決定浪迹天涯,辭别戀人蟲娘時作詞一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作品。
這首詞,本是偶然之作,讓柳永也沒想到的是,離開京師後這首詞竟然被蟲娘唱得“爆紅”,可謂人盡皆知。
自然,也成了千古經典,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
- 詩詞賞析 -
..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出自柳永的《雨霖鈴》
天聖二年,即公元1024年,40歲的柳永在第四次科舉落榜後,心灰意冷,憤然離京。
離别前,身無長物的他為戀人(歌妓)作詞一首,當辭别之作,再見遙遙無期,心中滿是離愁别緒。
青樓内的歌女其實對柳永都很照顧,這不僅僅是因為他詞填得好,更是因為他為人念恩,才華橫溢,心高氣傲又不媚俗。
詩詞大意可解讀為:
秋蟬急切而凄涼地鳴叫,暮晚時分,在長亭觀望帝都,剛剛下過一場大雨。京師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情緻,正在依依不舍之時,船夫已經在催促着出發。
握着她的手,含淚對視,竟然說不出一句話。想着馬上就散落天涯,千裡之行煙波瀚渺,傍晚的愁雲又籠罩着天空,心中湧起無限的悲傷;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在為離别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凄冷的深秋呢!誰又能知道,今夜酒醒之後,我又會身在何處?
怕也是隻有岸邊的楊柳相伴,面對寒冷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便是常年久别,料想即便遇到好天氣和風景,也如同虛設一般。這滿腹的惆怅,又能同誰去訴說呢?
在宋詞的離别之作中,柳永這首《雨霖鈴》說第二,當也是無人敢妄稱第一。
詞中意境、情景交融,話語真切,心緒的漫漫流淌,無一不觸動心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更何況,詞中還有那麼多經典名句,如是: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江淹在《别賦》中寫: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
而柳永為離别賦予了更廣義的情感,表達了他對一段時光、一座城市的不舍,深具生命流逝之傷,不僅僅是兒女情長。
所以在格局上,柳永已經站到了詞的巅峰,不似一般的情愛之詠。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一句詩詞,深深地表達了一種孤獨,甚至……有一種凄美之感。酒慰離愁,無人可訴,隻有岸邊的楊柳和熹微的山月相對。
李白在《獨坐敬亭山》中寫: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便也是這般境況了,把孤獨的感受寫到了極緻。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有時候失去一個人,一座城便變成了空城,而浪迹天涯,前路渺茫,即便遇到更好的風景,又能如何?
思念之情在這句詞中滿溢,随風飛舞,蕩盡江湖。
縱觀整首詞,似在深秋的殘月下講述一個悲傷而又古老的故事,離别的古道上,漂泊的小船靠在河岸邊,淚眼婆娑講不出再見,可又不得不揮手道别。
也許,一個轉身就成了永遠。
這些詩句詞話凝結到一起,就是一曲凄風婉婉的離歌。
- END -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