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時間17日下午,在法國一家小型拍賣公司TESSIER&SARROU舉辦的拍賣會中,一件疑似圓明園消失近百年的“龍首”首度現身。
該拍賣品,最終被一位華人買家以240萬歐元拍得,加上傭金買家約支付2400萬人民币。
作為十二獸首之一的“龍首”,自英法聯軍入侵火燒圓明園後就一直下落不明。
(圖源:微博,拍賣會現場)
如果确定是真品,足以讓整個文物界震驚,1860年至今,它究竟被何人持有?
此前坊間傳聞,龍首保存在台灣,為何又會出現在巴黎?
也有專業人士對“龍首”的身份存疑:
“僅憑現有的照片很難判斷這就是圓明園丢失的‘龍首’,畢竟并沒有史料記載過它的樣子”。
(拍賣會直播,圖源:微博)
“根據已經出現過的幾個獸首來看,這個‘龍首’的紋飾比其他的要複雜。雖然從鏽色和銅質來看,是那個年代的文物,但就此判定為圓明園丢失的‘龍首’為時尚早。”衆所周知,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十二大水法上重要的噴水裝飾,在乾隆年間修造,由意大利畫家郎世甯設計。
這十二獸首不光有文物價值,也被稱為“水力鐘”。每日,不同時間段,十二獸首會在海晏堂前的水池兩側依次噴水計時。
(電影《圓明園》海晏堂複原圖)
如今,加上這個現身的“龍首”,十二獸首已經有八個現世,另外還有蛇首、雞首、狗首、羊首至今下落不明。
在成龍拍攝的電影《十二生肖》中,文物走私團夥曾經暗示:
消失的四個獸首很可能在某些歐洲私人藏家手中,他們有可能是當年入侵圓明園的英法聯軍部隊的後裔。
(電影《十二生肖》,圖源:豆瓣)
一提起流落在外的中國文物,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十二獸首”,但除了它們,流落在海外的中國文物還有多少?
中國文物協會給出了一個既保守又令人觸目的數字——1000萬件。
說到因戰争而流散海外的中國文物,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軍隊——英法聯軍。
連法國作家雨果都曾強烈譴責英法聯軍,肆意焚毀人類“藝術奇迹”的行徑: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财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而那場大火後,被掠奪走的珍貴文物也沒有被妥善的安置,以至于如今很多文物已面目全非,損毀嚴重。
最典型的就是收藏于大英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的——《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的原作為東晉時期大名鼎鼎的畫家顧恺之先生所作,不過年代久遠,原作佚失,圓明園曾存有唐代摹本。
(《女史箴圖》局部)
圓明園遭劫後,《女史箴圖》便被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但那時候整個歐洲幾乎都沒有熟悉中國畫裝裱的人。
于是,一個毀滅性的事情發生了......
大英博物館選擇用“日式折屏”方法進行裝裱,按照西方油畫的形式,将《女史箴圖》直接懸挂到牆上。
最終,《女史箴圖》被一段段地截了下來。
不光如此,由于燈光、溫度、濕度的影響,被“解體”古畫開始褪色、掉渣、甚至開裂。大英博物館隻能将其收于庫房不再展出。
(《女史箴圖》局部)
直到一個中國人的出現,才拯救了這幅《女史箴圖》,她就是——上海修畫師邱錦仙。
提起這幅名畫,邱錦仙仍然對它的第一面記憶猶新:
“這幅畫距今已經1600年左右,它的絲綢已經皴裂、僵硬而脆弱,絹都變成一絲絲馬上要脫落的樣子”。
由于不當的保存方式, 《女史箴圖》的畫面變得幹而脆,用邱錦仙的話描述,“都不像是絹畫了”。
最後,邱錦仙選擇用澱粉漿糊和化學漿糊混合使用,在顯微鏡的配合下,一點點修複。
1600年前的畫,經過兩個多月的修複,竟然又能重見天日。這在英國專家看來根本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邱錦仙)
不光是這幅 《女史箴圖》,大英博物館裡有很多“來路不明”的中國古畫,由于沒有人修複,幾乎都處于“毀滅”的邊緣。
遇到了邱錦仙之後,這些藝術品終于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
其中有一幅傅抱石的名畫,據說是從一場大火中搶救出來的,畫身損毀嚴重,被燒出了幾個大洞。
(圖源:騰訊新聞)
邱錦仙當即提出用開水澆畫方式修複,将畫後面的紙洗掉,再補紙上色。大英博物館的顧問從未見過這種修複古畫的方式。
“他們從來沒有見到人用熱水洗畫,看到我洗了五次後都傻眼了,洗好托好後顔色原封不動,這就是我們中國古畫的修複方式,非常神奇”。
(圖源:騰訊新聞)
前段時間,小編被記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刷屏,裡面講述了一群每天在故宮修補古畫、鐘表、首飾的“匠人”。
(圖源:豆瓣)
看完紀錄片後,很多人發現,原來我們每次看到的文物,都要經過漫長複雜的修繕工作。
少則數月,多則幾年,一個幾百年前的作品,才能盡可能完整的呈現在參觀者的面前。
在這場跨越時空的交流中,文物修複專家無疑是重要的締造者。
如果沒有這些專家,一些文物很可能會像某些野生動物一樣就此絕迹。
(圖源:豆瓣)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流散海外的文物沒有被好好保護。
大英博物館此前展出的《敦煌壁畫》,就那麼赤裸的暴露在公衆面前,直接貼在了牆上,沒有任何的保護措施。
有參觀者表示:
“說句誇張的話,《敦煌壁畫》上面的色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退掉”。而如今想在國内親眼看一下敦煌壁畫,恐怕要等省級博物館一年一度的展覽才可以。
(圖源:微博)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還曾将中國文物當作是婚宴的點綴。
為婚宴做配飾的,是明代藥師佛說法壁圖、昭陵六駿中的拳毛騧,還有北魏的彌勒佛像等。
要知道,一個壁畫的保存需要嚴格控制光線、溫度和濕度,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也要被控制。稍不留神,對文物的傷害都是不可逆的。
但是為了能夠吸引别人的注意,中國文物便成了“盆景”一樣的存在。
2002年12月9日,為了防止其他國家聲讨“非法所得”文物,法國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19家博物館發起了一個聯合聲明——《關于環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聲明》。
聲明中稱:
“長期以來,這些獲得的物品———不管是通過購買還是禮品交換等方式,已經成為保管這些物品的博物館的一部分,并且延伸為收藏這些物品的國家的一部分”。但任憑什麼花言巧語,藝術是無價的,文物修複和保護刻不容緩。
即便我們如今買不回來曾經被掠奪的文物,甚至也無法通過外交手段索要。
但我們希望,這些珍貴的中國文物都能夠被妥善安置——
它們是曆史的見證者,不應該成為戰争和暴力的犧牲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