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話綜述
在明末清初的幾次移民中,入什的客籍人口多來自湖廣、閩、浙、江西、陝西等省,四方雜處,相互交流融合。除鄰近德陽、綿竹、廣漢、彭縣的部分村落雜有鄰縣語音外,全縣語音和稱謂差别不大,接近四川平原特别是成都地區語音。但有部分稱謂仍遺留客籍特點。
某些發音中,舌齒、舌尖、舌根音含混,尤其是“兒”、“耳”(e)的發音與外縣迥異(把er讀成e,把e讀成er)。例如:讀小貓兒(xiào^mer)為(xiǎo^mē)、老頭兒(lao^tòu^er)為(lào^tauē)、這兒(zhēr)為(zhē)、兔兒(tu^ér)為(túe)、兒子(erZǐ)為(ězǐ)、耳朵(èr^duo)為(è^duo)、二百二(èr^bǎièr)為(ě^baiě)、城門洞兒(cheng^méndèr)為(chěng^mèn^dě)、尾巴兒(wèi^bēr)為(wèi^bē)、立起(liqí)為(lēnqí)等。
一、親屬稱謂例舉
古代稱謂:父母稱高堂、椿萱、雙親。
稱别人父母為令尊、令堂;别人的兄妹為令兄、令妹;别人的兒女為令郎、令嫒、令媛。
自稱父母兄弟為家父(嚴)、家母(慈)、家兄、舍弟、舍妹。
稱别人家的住所為府上、尊府;自稱為寒舍、舍下、草堂。
嶽父俗稱丈人,雅稱泰山。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
夫婦稱伉俪、配偶、伴侶,俗稱兩口子。
婦女稱巾帼,男子稱須眉。
老師稱夫子、恩師。學生稱門生、弟子、後學,受業、門弟子。
同學稱同窗。尊長死後冠以“先”字,同輩冠以“亡”字,男女一方喪偶,女死男稱寡孀、未亡人,男死女稱鳏……等。
祖父稱爺爺,祖母稱婆婆或奶奶。
伯稱大爺,小叔稱幺爸兒(bér)。凡小都稱幺。
玄孫稱灰灰,曾孫稱末末。妻子稱為屋頭、女人。
丈夫稱為當家人。尊稱陌生男子為表叔。
其它親屬稱呼與外地差别不大。
二、生活用語例舉立起稱站起,立稱楞(lēn)。
轉身叫“車身”。
指拇叫“指拇兒”(諧mè音)。
開玩笑叫“算談子”。
鬧架叫“扯筋”。
打架叫“角逆”。
早晨叫“清早八晨”。
中午叫“少午年幹(gān)”,黃昏叫“擦黑”或打麻子眼”。
這個時候叫“這跟年幹”。
晚飯叫“宵夜”。
小吃叫“打尖”。好吃叫“趕口”。
調笑叫“逗”。惡心叫“心翻”。
積垢叫“甲甲”。發髻叫“纂纂”。
應聲為“欸!”
三、待人接物用語例舉成功叫“奪翠”。失誤叫“背時倒竈”。
強迫叫“估倒”。丢臉叫“掃皮”。
遇到壞事或弄錯了叫“拐了”。
玩皮叫“牽翻”、“橫闆順跳”。
橫豎“不适”叫“紅黑不合式”。
不嚴肅叫“幺二和三”。
麻煩人叫“難為你”,
小氣叫“難撈”。
拖沓叫“然瓦”。
抵觸人叫“杵頭杵腦”。
下流話叫“殺村”。仍舊叫“依還”。
妥帖叫“歸一”。
諷刺(人)叫“幽”(人),給我點叫“棄得(dè)給我”。
部分曆史移民保留的方言湖廣籍稱謂:
祖父叫“阿公(āgōng)、又叫家家(jīajīa)。
伯父叫阿牙(āyǎ)、伯母叫阿娘(āniàng)。
媽媽叫阿米(āmī)或咪咪(mīmī)。
小孩叫賽恩子(sàiēnzi)
鴨子叫包杭鵲鵲(bāohàngquéquē)。
吃飯叫叉飯(chàfàn)。
來耍叫來嗨(láihài)。
什麼叫猛個(mǎnggě)。
父親叫達達(dādā)。
閩浙籍稱謂:
小叔叫麼九(yaǒjiǔ)。大叔叫一)九(yijiu)。奶奶叫馬馬(mámǎ)。
江西籍稱謂。
祖父叫“公達”(gōngda)又叫“公(去聲)公”。
祖母叫奶奶(nǎinǎ)又叫娘娘。
廣東籍稱謂
叫祖父為阿公。祖母為阿母、阿婆。姑媽叫“老子”。
洛水的回族遺留稱謂:
對父親稱“撻撻”。多稱“幾牙”。
好稱“郎宰”。少叫“談施猴(音近)”。
小孩多取“金貓”或“ber娃”(意指好帶)。
其它稱謂:女娃習叫幺妹(yāomě)。幹爹叫保保(bǎobǎ。)。
狗稱來北(lǎibè)。肉稱嘎嘎(gàgǎ)。
大糞叫把把(bèbě)。拉屎尿叫解手。
褓母叫奶奶(陽平音)。
專用語舉例冰叫:淩“冰(bē)”。竊賊叫“黑腦殼”、“三隻手”。
螃蟹本地通稱nga2nga〔ηa2ηa〕(額阿切,雙音,前入聲、後平聲)
螃蟹本地通稱nga2nga〔ηa2ηa〕(額阿切,雙音,前入聲、後平聲)也叫“盤海”。
磨損叫“窳了”。流氓“亸神”。
罵小孩叫“黑豆子”、“豆子鬼”、“豆子菩薩”。
尾巴叫已“巴(bē)”。
蜻蜓叫丁丁“貓(m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