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時候明月湖

古時候明月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6:26:45

※湖州名事之一•蘇湖熟,天下足

“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出處見高斯得《恥堂存稿•甯國府勸農文》,元代任仁發的《浙西水利議答》等書。蘇指蘇州,今江蘇吳縣一帶,太湖以東。湖指湖州,今浙江吳興一帶,太湖以南。意思是蘇州、湖州一帶的糧食豐收,足可以解決全國人口的吃飯問題。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1

吳地耕地面積廣闊,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種植曆史悠久。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和太湖水利的治理,大大促進了吳地經濟的發展。唐中葉以後,北方經安史之亂,山河殘破,而江南地區卻得到前所未有的開發,經濟趨于高漲,成為國家财政的支柱。韓愈曾說:“當今賦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杜牧《崔公行狀》也說:“三吳,國用半在焉。”唐末五代,全國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基本完成,以吳地為核心的太湖地區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所在。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2

太湖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遍布。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嚴重水災,低田與高田盡得灌溉。加上此地農業生産技術先進,農民深耕細作,使用最新農具,成為南宋農業高産區,農作物一年兩熟,上等田畝産量達五六石。所以,這兩個地區農作物成熟豐收,天下糧食就充足了。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3

宋元時期,北方人繼續南下,相對安定的吳地經濟出現更加繁華景象,太湖地區已成為全國的糧倉。此外,茶葉、蠶桑業、絲織業也已成為全國生産的中心。明清時期,吳地仍然是全國最重要的财賦供給他,而且地位更加鞏固。顧炎武曾說:“天下租稅之重工業,至浙西而極。浙西之重,蘇、松、常、嘉、湖五府為甚。”稅糧的增加,反映了中央财賦仰仗東南、吳地富甲天下的事實。

【鍊接之一:塘浦圩田

太湖流域能夠成為“國之倉庾”,和這裡的一個古代水利工程“塘浦圩田”有密切關系。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4

打開湖州地圖,不難發現,自長興至吳興的太湖南岸,有一條條規劃有序如梳齒般繁密的河流,此即“浦”。一條條“浦”港之間又交叉着一條條橫向連接的橫港,叫做“塘”。塘浦圩田,就是在縱橫的塘浦間,利用開挖土方、築堤建圩,構成位位相接的一種棋盤式結構的水網農田系統。

塘浦圩田為明清桑基魚塘的最終形成和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打下紮實基礎。這項偉大的工程自春秋戰國時開始修築,至唐、五代漸具雛形。塘浦圩田的興起和發展,使擁有高達50%以上面積湖泊濕地和地廣人稀的太湖流域,逐漸成為高度發達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5

曆史上,太湖北岸也曾有過完善的塘浦圩田系統,但北宋後期,逐漸衰敗解體。相比之下,太湖南岸的塘浦圩田系統保存完好得多,至今仍在發揮重要作用。這兩種不同的結局,主要原因在于,湖州的圩田以自然圩為基礎,規模比江蘇小得多,比較符合當時生産力的發展。宋室南渡後,湖州是漕糧的主要産地,故朝庭對此系統的維護修理特别重視。從工程體系來看,太湖南岸各港入湖口門,都設有涵閘節制,從而形成縱橫交錯、蓄洩自如、調控有力的網狀水系,使圩田能排能灌能引能降。同時,為了便于通航和山洪渲洩,湖州還間隔設置了小梅港、長興港、合溪港、夾浦港等8條骨幹排洪通道。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6

如今,經曆了千百年風風雨雨的塘浦圩田系統仍然對湖州的農業水利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浦”港雖已減至50多條,但仍與太湖緊密相通,加之有5條骨幹橫塘的連接,使該系統至今仍發揮完好的行洪、通航等作用,澆灌着湖州的富足與文明,續寫着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傳奇。

我國水利界泰鬥鄭肇經教授稱,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塘浦圩田系統”可與四川的都江堰相媲美。

【鍊接之二:桑基魚塘

據郏亶水利書所載,塘浦堤岸高一二丈,而圩外塘浦闊二三十丈,深二三丈,水流暢通。平原上還有許多湖蕩,遇澇可以蓄洪,遇旱又可灌溉。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7

在塘浦圩田系統上,湖州人又發明了一種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桑基魚塘”。農民利用生物互生互養的原理,建立起魚蕩和桑地有機結合的生态系統。他們挖蕩養魚,在蕩基面上種桑,利用桑葉養蠶,再用蠶沙喂魚,含有魚屎的蕩泥作肥料還蕩基,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态鍊環,稱為“桑基魚塘型”。在這個食物鍊中,桑樹是生産者,蠶是一級消費者,魚是二級消費者,魚蕩中的微生物則是分解者,物質在其中周而複始地循環,生生不息,廢物得到全面利用。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8

通過這樣的循環利用,取得了“兩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經濟效益。這種土地利用方式早在明朝中葉就已出現在江蘇常熟地區。随後,很快就在包括湖州在内的太湖地區推廣開來。其形式多樣,除典型的桑基魚塘以外,還有的是以農副産品養豬,以豬糞肥田;有的是以青草、桑葉養羊,以羊糞壅桑,還有的是以魚養桑,以桑養蠶,以蠶養魚,成為一種“立體農業”。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9

20世紀90年代,以菱湖為中心的近6萬畝桑地和近15萬畝魚塘,育桑養魚,相連相倚,相輔相成,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所肯定的我國唯一保留完整的傳統生态農業模式。其中,菱湖鎮的射中村作為桑基魚塘較為連片集中的村落,被聯合國糧農組織選為傳統生态農業模式的教學基地。

2011年,湖州市在大面積推進老魚塘改造時,首次在射中村對桑基魚塘啟動保護性開發,對桑基魚塘進行部分保留,并通過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制定保護區規劃等途徑,留住湖州這一傳統生态農業模式。

古時候明月湖(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候的民諺)10

“處處停蠶箔,家家下漁簽”,這是一幅桑茂、蠶盛、魚旺的水鄉美景。

【陳少非作品/《湖州名片》連載之二十,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