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以“道”為核心,主張清靜無為,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曾産生過深遠的影響。
曆朝曆代,都有著作對道家思想進行整理、歸納和發展,是當今學界研究道家思想的珍貴資料。
今天的道家文化,就為你列舉道家有哪些經典著作。
一、《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和《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道德經》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闡述了“道”和“德”的深刻含義,闡明了老子的宇宙觀、人生哲學和修養方法,立體而多層次地剖析了宇宙萬物和人類本身的種種内涵。《道德經》曾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名着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産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有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着。
二、《南華經》
《南華經》本名《莊子》,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着的道家經文,今存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凡三十三篇。一般認為内篇是莊子所作,外篇和雜篇為其後學所作,其主旨為“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講人如何才能超脫現實,達到絕對自由的境界。《南華經》在哲學和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與《周易》、《老子》并稱為“三玄”。
三、《沖虛經》
《沖虛經》又名《列子》或《沖虛真經》,作者為列子,即列禦寇,屬于早期黃老道家的經典著作。《沖虛經》的思想主旨接近老莊,追求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體現了道家學派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
四、《本經陰符七術》
《本經陰符七術》作者為著名的鬼谷子,内容集中于養神蓄銳之道,其中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則讨論如何将内在的精神運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五、《抱樸子》
作者葛洪,自号抱樸子,人稱“葛仙翁”,是晉朝時代的醫學家和制藥化學家,也是着名的道教人士。他所寫的這篇《抱樸子》,外篇主要是對自己生平的自述,内篇則是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
六、《清靜經》
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道教煉養術的重要資料之一。《清靜經》強調“大道無形”,要求人從心地下手,以“清靜”法門去參悟大道。《清靜經》宗旨由老子“清靜無為”思想推演而來,以發揮“清靜”兩字為主,簡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其全文篇幅較短,共計不過五百八十字左右,但卻是道士們日常誦習的重要功課之一。
結束語:道家學派自開創以來有不少著作傳世,以上列舉的部分道家經典著作,反映了道教的基本教義,記錄了道家内部的多種修煉之術,更體現道家思想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産生的不同演變,是今人研究道家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值得善加保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