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機大會#
我們平常說得發燒,就是醫學術語發熱。在最近幾年,這個名詞大家再熟悉不過了。
現在正值冬季,也是容易發生發熱的季節。
其實發熱是一個症狀,不是一個疾病。
簡單地說,就是體溫高于正常值,叫做發熱。正常人的體溫範圍36°C~37.2°C之間。
測量體溫常用的辦法有腋下溫度計、口腔溫度計,還有現在盛行的電子溫度計等。
如果以口腔溫度為标準,發熱可以分為:
低熱:37.3~38℃;
中度發熱:38.1~39℃;
高熱:39.1~41℃;
超高熱:41℃以上。
正常情況下,機體有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體内有産熱的功能,也有散熱的功能,兩者處于平衡狀态,維持人體的正常體溫。如果這種平衡打亂了,産熱大于散熱,那麼機體的溫度就升高了,升高後,測量體溫就高于正常,這個時候我們就說是發燒了,或者是發熱了。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機體調節體溫的功能失調了呢?
一般來說,機體在緻熱原的作用下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導緻發熱。
正常情況下,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季節和外部環境,體溫會有一些波動,但是大部分都在正常值的範圍。比如在一天内,下午的體溫比早上稍高,運動後、劇烈的勞動後、進食後,體溫也會稍微高一點。老年人因為基礎代謝率下降,可能會比年輕人體溫低一點。
我們說了,發燒隻是一個症狀,引起發燒的疾病有哪些呢?
各種感染,如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立克次氏體感染、衣原體感染等,都可能會引起發熱。
還有疾病,如血液病、風濕病、腹膜炎、膽囊炎、胰腺炎、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尿路感染、婦科感染性疾病、各種腫瘤等,都有可能引起發熱。
如果發熱持續不退,或反複發熱,一定要到醫院看看,不能拖延,找到病因,積極治療。否則持續的高熱可能會導緻高熱驚厥發生,或其他嚴重的後果。
總之,發熱是個信号,是個症狀,需要查找原因,查找病因,需要重視,不敢忽視。
發熱了怎麼辦呢?
總之,發熱不是簡單的一個症狀,引起發熱的病因很多。如果确實發熱了,不要硬抗,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獲得積極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導緻不良後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